美刊:中美峰会习近平占上风 奥巴马好运气耗尽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10日文章】题:习近平占据上风(作者美国国家利益中心专家约瑟夫·博斯科)
历史会如何评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的长远意义,这尚不得而知。但有一件事很清楚:这次会晤的时机对奥巴马来说可能是再糟糕不过了。奥巴马的好运气使他两次当选总统,但是现在看起来这种好运似乎已经耗尽。
这场会晤原本安排在9月举行,但为了处理不断恶化的美中关系,双方匆忙对这次会晤进行了重新安排。此前对外宣布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举行峰会之际,奥巴马政府正面临多重问题。各种政府丑闻和政策上的失败在政治上削弱了奥巴马,使他在面对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时处于不得不在道德上为自己辩解的境地。
奥巴马需要在外交上取得一些成就,从而表现他作为总统的能力和可靠性。在奥巴马的各种麻烦迅速冒出来之前,中国领导人已经确信,历史是青睐他们的。习近平准备充分利用奥巴马的困境。他们在就一系列争议问题进行讨论时谁会占上风,这已经明确无疑了。
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按照习近平的主张发展:奥巴马提出促进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并放松对华高技术出口方面的限制。这两顼都是北京长期以来寻求的目标。
习近平则承诺提供更多合作,以控制朝鲜的核野心,并处理网络安全问题。中国以前就对华盛顿作出过这些承诺。至于中国是否会信守承诺,还需实际检验。
习近平在会晤前或许已经察觉到,不管美国通常的言论如何,他同奥巴马在一些重要的国际议题上其实存在着相似的看法。
当“阿拉伯之春”传播到利比亚时,北京坚持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传统立场。它阻止了法国和英国支持的谴责卡扎菲的安理会决议。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批评中国的立场是“可鄙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则称这一立场“糟透了”。
但是奥巴马本人却传达了一种不同的信息,即美国不希望卷入利比亚问题。这个信息在最初的时候接近于中国的立场。虽然奥巴马最后屈服于英法的压力,从而向反卡扎菲军队提供了空中支持,他却严格限制了美国利比亚行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奥巴马的助手称之为“幕后指挥”。北京则可能认为美国厌战、胆小,并对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从道德上进行漠视。
即使在卡扎菲垮台后,并且美国驻班加西的领事馆于去年9月11日遭到恐怖袭击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依然拒绝采取军事反应。
在叙利亚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叙利亚,华盛顿的盟友们一直敦促美国投身于驱逐巴沙尔的事业中来。随着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超过100万难民逃往约旦和土耳其,并且巴沙尔明目张胆地跨过奥巴马不得使用化学武器这一“红线”,奥巴马却只是重申让巴沙尔下台,但拒绝授权进行军事干预或提供武装支持以加快冲突的结束。
叙利亚已经被称为“奥巴马的卢旺达”。同时,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反对通过谴责叙利亚独裁者巴沙尔的安理会决议。奥巴马告诉叙利亚和世界说: “我不会虚张声势地吓唬人。”但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实施其扩张主义战略时,北京或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美国面临的财政限制会增加本地区的忧虑,同时这也是中国的希望,那就是美国将缺乏意愿和资源来支持其转向亚洲的战略。
考虑到美国总统面对的各种国内问题和在国际问题上表现出的犹豫不决,习近平或许已经找到理由得出那个撒切尔夫人对戈尔巴乔夫所作的著名论断:“我喜欢(奥巴马)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做事。”奥巴马和习近平的沙漠峰会是否会让美国人确信美中合作.将以一种好的方式展开,美国人将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