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埃塞欲在尼罗河上修大坝发电 遭埃及等国反对

2013年06月17日 19:54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同饮尼罗河水的埃及与埃塞俄比亚两国最近因为后者在其境内尼罗河上游——青尼罗河流域兴建复兴大坝的计划而关系紧张。此事也暴露出尼罗河流域有关国家由来已久的水资源之争日趋激烈。

  据了解,埃塞俄比亚拟建的复兴大坝位于靠近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境的青尼罗河上,是该国未来25年、120亿美元水电开发计划的一部分,建成后发电能力约6000兆瓦,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水力发电设施。但因为可能影响大坝下游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的利用,该计划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埃及等国的强烈反对。埃塞俄比亚、埃及、苏丹以及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曾于2012年5月成立“三方委员会”以评估修建复兴大坝对尼罗河流域国家的影响。今年6月初,“三方委员会”向埃方提交调查报告后,埃及与埃塞双方之间围绕大坝修建的争议再趋激化。尽管埃塞官方宣称修建大坝并不会减少埃及享有的尼罗河水资源份额,但埃及称埃塞方面并未详细陈述修建大坝的利弊,并认为一旦该计划落实,埃及每年从尼罗河获得的水资源将减少100亿立方米,阿斯旺大坝的发电量将减少18%左右。

  针对复兴大坝的修建,埃及政府官员的措辞也一个比一个强硬。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在3日召开的尼罗河水安全会议上强调,将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埃及水资源安全。10日,埃及总理希沙姆·坎迪勒又发表声明,表示将派外长穆罕默德·卡迈勒·阿姆鲁前往亚的斯亚贝巴讨论复兴大坝问题,并强调“水资源问题关系着埃及人民的生死”。埃及总统顾问艾曼·阿里在谈论复兴大坝问题时说,在如何处理埃塞大坝方面,“所有选择都是开放的”,“我们必须保证和捍卫埃及的水资源利益”;而埃及第二大党领导人尤尼斯则更提出了派情报人员摧毁大坝的主张。这样一些言论不能不引发人们对有关国家围绕尼罗河水资源分配而展开的斗争恶化的担忧。

  事实上,尼罗河水之争由来已久。它的产生与殖民主义者促成的不公平用水协议有关,而它的激化则是伴随着尼罗河流域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而产生的。

  从地理上看,尼罗河水目前流经11个非洲国家,包括埃及、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苏丹、南苏丹和厄立特里亚。1929年,在英国殖民者的提议下,当时的9个尼罗河流域国家达成一项赋予埃及和苏丹对尼罗河水拥有优先使用权的协议。根据该协议,埃及和苏丹每年可以使用的尼罗河水量分别为480亿立方米和40亿立方米。协议还规定,埃及有权利分配尼罗河水的使用量,有权利在尼罗河上建设工程而无需告知他国,对埃及认为将损害其尼罗河水资源利益的项目具有否决权等等。埃塞俄比亚并没有加入这项协议。

  在此协议基础上,埃及与苏丹在1959年又签订新的尼罗河用水协议,并规定每年尼罗河用水量埃及为555亿立方米,苏丹为185亿立方米。上述内容被其他国家视为不公。

  在早期,埃及凭借着自身的地理、经济、技术和人力优势,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斯旺水库等许多大型水利工程。苏丹也趁势修建了一系列水坝为本国储备水源。而流域内的其他一些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则相对较少或几乎为零。但随着有关国家的人口增长和工农业发展,各国对水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有关国家打破旧有用水协议框架,大力开发利用本国境内尼罗河水资源的需求日益突出。围绕尼罗河上游一支——白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的水资源利用,已经有包括肯尼亚在内的5个国家单独或者联合提出了开发计划。本身油气及煤炭等化石能源资源缺乏但水力资源丰富的埃塞俄比亚也将水电作为该国电力建设的重点,并将其列为了现政府振兴经济的六大战略之一。

  在发展的大梦之下,尼罗河沿岸国家围绕水资源利用而展开的摩擦时有发生。在苏丹、南苏丹、埃塞尔比亚和肯尼亚的农民和牧民间屡屡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而此次埃塞与埃及的争执不过是长期以来尼罗河沿岸国家在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问题上的矛盾在新形势下的又一次升级。

  分析人士指出,在尼罗河水之争的问题上,造成问题的殖民主义者固然应受谴责,但目前更为重要的还是如何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并威胁到流域的安全与稳定。从短期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间重新建立信任,进行对话,就河水分配取得共识;而从长期来看,则需要尼罗河流域的各国共同参与制定一份各方都接受并认可执行的新协议,以确保各方利益能够得到公平的维护。(记者 卡迪里)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