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城镇化应摒弃洛杉矶模式
英国《卫报》6月18日发表题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城市梦,就应该摒弃洛杉矶模式》的文章,作者为伊莎贝尔·希尔顿。文章指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中国“正式”和“非正式”的城市居民人数超过了农民,还将有人不得不迁移。到2025年,政府希望7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后12年将有2.5亿人口不得不迁入城镇。
文章称,中国城镇化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和速度最快的社会运动,但是这个正让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变革的计划存在很多问题。一个主要问题是户口,即每个中国公民持有的决定其定居在哪里的许可证。今天,户口让农民工成为处于劣势的低层阶级,他们获准在城市工作,但在医疗或教育方面不享受居民权利。
文章指出,这种体制让城市获得了廉价劳动力,却不用付出相应成本,它被广泛认为不公平,急需改革。这造成农民工生活不稳定,他们在城市打工挣农村挣不到的钱,往往把父母和孩子留在——他们唯一的保障——土地上。如果中国城市新居民要成为中国下一个阶段发展所需要的中产阶级,他们将需要与现有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但是谁来出钱建新学校和医院呢?
文章说,中国多数地方城镇税收很少:近几十年来它们靠征用农民的土地——这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来获得资金,并用来进行商业开发,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举债发展。这种债务的真正规模尚不清楚,但是推进城镇化将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改革,这一点没有争议。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征收城市房地产税,这是新近拥有房产的中产阶级不可能欢迎的。
这一融资模式还带来了其他问题:它吞噬了宝贵的农田,制造了漫无计划扩张的城市,其居民依赖小汽车和公交大巴出行。这意味着劳动者通勤时间长,碳排放迅速增加,并出现了困扰中国多数城市的污染和拥堵问题。规划者忽视了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中国很多大城市缺乏适当的排水系统。中国的城市设计已经成为遏制中国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障碍。如果中国要成为“十二五”规划所设想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停止建造中国版的洛杉矶而代之以模仿哥本哈根,那才是明智之举。(参考消息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