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公司卷入“棱镜门” 配合政府与讨好用户求两全

2013年06月20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6月20日电 近日,美国政府的棱镜秘密监控项目被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而脸谱、谷歌、苹果等多家科技公司也被曝参与了这一项目。这些保管着全球几亿人的个人数据的技术公司,作为对美国联邦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所提要求的回应,暗地里把用户信息、包括电子邮件交给政府。为此,这些技术公司受到了抨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报道说,现在,这些公司相继公布数据,意在让用户放心,政府只得到了极小部分人的信息。上周末,脸谱(Facebook)及微软(Microsoft)发布报告,公开了美国执法部门要求它们提供数据的次数。周一,苹果(Apple)及雅虎(Yahoo)也异口同声地加入进来。然而,所公布的某些内容不是让事情变得更清晰,而是留下很多没有回答的问题。

  例如,苹果称,从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5月31日,收到美国执法部门的4000到5000个数据请求,涉及9000到10000个账号。Facebook称,在2012年的后六个月中,收到9000到10000个有关其用户信息的请求,涉及1.8万到1.9万个用户账号。

  这些请求中,有多少是来自寻找下一个恐怖分子的调查者呢?

  这些公司称政府不准它们明说,但是它们表示,这些请求通常与当地警方调查以及寻找失踪儿童有关。由于限制的继续存在,谷歌(Google)及推特(Twitter)称,在能够将国家安全请求与其它要求分开之前,他们不会公布类似的数据。

  但是这些公司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不得不宣布点什么东西。如果用户不信任Facebook、微软及谷歌能对用户的私人信息保密,他们就会少用这些服务,从而毁坏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

  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副教授阿多尼斯·霍夫曼(Adonis Hoffman)曾为政府及广告业担任法律顾问。他说,“他们需要告知消费大众,我们在乎你们的数据,我们会竭尽全力保护你们的数据,在没有国家安全意外时,没有人能接触到你们的数据。”

  从另一面对这些公司施压的是美国情报部门。这些部门禁止公司未经允许公布有关国家安全数据请求的几乎任何信息。

  “这些命令的本质是,它们本身就是秘密”,一家公司的高管沮丧地说,他参与了公司就公开资料问题与政府的协商。

  自从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向九家主要技术公司寻求私人数据的首份报道出现以来,尽管这些公司已经与政府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艰难谈判,但它们仍有很多东西不能说。上周五晚,Facebook贴出自己的数据时写道,“政府只允许我们公开这些请求的总数,而且是以范围的形式。”

  尽管如此,对于Facebook及苹果等之前从未公布过透明度报告的技术公司来说,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些他们的运作方式。

  例如,苹果在报告中称,苹果从未交给政府iMessage或FaceTime上的电子对话的拷贝,因为这些内容被加密保护,就连苹果也破解不了。公司称,“同样,我们也不以任何可识别的形式存储与客户位置、地图搜索或Siri请求相关的数据。”

  过去曾发布过透明度报告的谷歌及Twitter称,把所有的执法请求总数不加区分地公开,像苹果及其他公司在周末所做的那样,会带来更多的不透明。

  微软曾于3月公布其首份透明度报告,这次它决定公布总数,但说也在努力推动进一步的公开。谷歌是在2010年发布其首份透明度报告的,它在推动进一步公开的问题上最积极。3月,谷歌开始将一种政府请求区别出来,称其收到了0到999份国家安全密函(National Security Letters)。国家安全密函是对有关美国人信息的请求。

  一位知情人士称,在与政府谈判了一年多之后,谷歌才获准公开国家安全密函的数量;而且,甚至在美国政府的监视项目棱镜(Prism)的新闻爆出之前,谷歌就一直在寻求获准公开另一类主要国家安全要求,也就是政府依据《外国情报监视法案》(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简称FISA)提出的对外国人信息的要求。这位知情人士说,谷歌仍然在进行谈判,以图公布更多详细的数据。

  然而,即使政府允许把FISA请求作为一个分离的数据点予以公布,这些数字也不可能展现事情的全貌。在政府做出的每一份正式FISA请求上,情报人员都能在请求提出后的一年内,附带添加其他人的名字以及额外搜索的请求,因此,实际被请求的数据量可能会大得多。

【编辑:唐伟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