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仅靠科技力量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系迷信
科技无疑是第一生产力,但抽象地将科技应用水平与经济水平建立公式化的联系却成为时代的一种怪现象。美国《外交政策》杂志6月24日文章表示,科技水平的增长并不必然地意味着对应数量的GDP上涨,仅靠科技力量解决世界贫困问题的想法实质上是一种迷信。
在部分人看来,如果能够实现儿童人手一台可供网络授课的电脑,教育改革的难题何愁之有?如果发电足球获得大范围普及,何需修建火电站和输电线?如果难民营的人们也能够通过抄写牙科记录赚钱,那么耗资修建港口、道路,开展实物贸易的活动也可以免去。难怪“破解数字时代的密码解决世界贫困和发展问题”成为时下热门的话题。
谷歌公司CEO施密特与该公司创意部门总监科恩(Jared Cohen)在《新数码时代》一书中宣称,用英特网连接世界50亿非网络用户,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率和生产力,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文章称,科技诚然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例如I抵御天花的疫苗、手机和广播,甚至是一辆简简单单的自行车也作用非凡。但是新奇的科技产品并不能把我们带到无限远。过去200年的科技飞跃也未能显示消弭世界贫困的迹象。如今,世界仍有一半人每天仅靠不到4美元的收入生存,更严重的是,仍有大量人死于可轻易医治的疾病。
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缺少资金或科技落后,更多的是诸如人们没有洗手的习惯、政府无力提供卫生的饮用水和移民限制等人为因素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而对于这些问题,装满最酷软件的iPhone则无能为力。
一份最新的世界银行报告声称,因特网接入量每增长10%,就能带动中低收入国家138%的GDP增长。对此,文章指出,从这一数据看,似乎很多国家可以仅靠连接因特网就可以在经济上“把中国甩出好远”,但实际上,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并未提及该GDP数字的分析是在大多数国家仍未实现宽带连接的时候进行的。
文章指出,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科技的力量存在盲目的兴奋感,并愿意相信人类已经从科技中找到了解决经济谜题的“万能钥匙”。 (记者 聂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