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克里五访中东成果有限 被指因立场不公

2013年07月01日 15: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国务卿克里6月30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表示,他在推动重启巴以和谈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未透露任何具体信息。

  至此,克里已结束对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约旦和以色列的访问,完成了他就任国务卿五个月以来的第五次中东之行。分析人士认为,克里频繁访问中东是为了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他希望就叙利亚等问题争取地区盟友支持,打压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同时推动巴以和谈重启。然而,截至目前,克里在一系列中东之行中遇到重重阻碍,实质性收获不多。

  重启巴以和谈:阻力重重

  克里原定于6月10日访问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等地,却并未成行。美国官员说,克里取消此访是为了参加白宫有关叙利亚问题的重要会议。不过,以色列媒体报道说,克里是希望给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更多时间考虑是否放弃前提条件,重启与以色列的和谈。

  然而,当克里6月下旬再次到访中东时,阿巴斯的态度并没有软化。此外,就在克里抵达约旦首都安曼准备就巴以和谈进行穿梭访问的前一天,以色列批准在东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建造69套新住房。巴勒斯坦高级谈判专员哈南·阿什拉维称此举为“对克里和谈倡议的背弃”。这也令克里措手不及。

  有媒体报道说,克里可能会于6月30日宣布巴以双方同意和美国、约旦一起在安曼举行四方会谈。然而,克里当天仅仅在离开以色列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和谈重启已经在可以达成的范围内……我们已经缩小了(巴以)双方的距离。”

  一名以色列外交官告诉新华社记者,克里原本计划宣布“四方会谈”这一重要成果,但最终由于巴以双方在一些方面仍有分歧,从而更改了说法。

  分析人士指出,克里不断向巴以双方施加压力,但目前两方面的态度均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在关键的以色列建设定居点问题上仍有很大分歧。

  武装叙反对派:不利对话

  叙利亚问题是克里此访的另一重点。在访问期间,克里于6月22日出席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叙利亚之友”会议。

  这次会议召开前,叙利亚形势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叙政府军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支持下夺回多个战略要地,叙反对派威胁称将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而美国白宫确认叙政府军在冲突中使用了化学武器,并宣布将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内的更多援助。

  此次“叙利亚之友”会议最终同意向叙境内反对派提供紧急援助,其中包括军事援助。克里称,向叙反对派提供支持是为了叙人民的利益和未来。他还说,叙利亚当局和反对派可以推举出维护所有叙人民权利的人选,最终使叙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但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及其盟友此时军援叙反对派,不利于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在“叙利亚之友”会议上,有两个与会国对军援叙反对派表示反对,这说明美国“盟友”内部在此问题上也有分歧。另一方面,俄罗斯、伊朗等国也对这一举措进行了谴责。叙利亚新闻部副部长哈里夫·莫夫塔指出:“参加所谓‘叙利亚之友’会议的国家实际上是在合伙侵略叙利亚。”

  屡访未果原因:立场不公

  除了推动巴以和谈和应对叙利亚问题以外,克里近期多次访问中东还意在表达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以及寻求地区盟友的支持。

  从克里多次访问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约旦等国,到不久前奥巴马出访以色列和土耳其,可以看出美国正在逐渐完善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布局,为进一步介入叙利亚危机和打压伊朗做好外交上的准备。

  尽管如此,外界普遍认为,克里频繁的中东之行收效甚微。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塔里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以色列在定居点问题上态度强硬,而在叙利亚危机上,一些美国盟友担心武器流入极端分子手中,因而对武装叙反对派十分谨慎。因此,从这两方面看,克里此行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分析人士指出,克里屡访中东收获甚微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在巴以问题和叙利亚危机上受利益驱使,没有秉持公正的态度,明显偏袒一方,使得矛盾根源无法化解。(记者王秋韵 尹炣)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