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奥巴马非洲之行有点晚 兴趣持久度受质疑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7月2日发表题为《奥巴马的非洲之行有点晚》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历史不会重复,但有时候会发生巧合。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以总统身份对非洲所做的第一次正式访问正赶上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这种事不可能是事先编排好的。这是一个奇异而又感人的时刻: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访问非洲之际,正好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即将“谢幕”的时候。当奥巴马将这位伟大的自由战士描述为他“个人心目中的英雄”时,没有人会怀疑他这句话的真实性。
然而,如果非洲人质疑奥巴马对非洲重新燃起的兴趣能够持续多久,这是可以理解的。与奥巴马第一任期在非洲总共呆了20个小时(2009年曾在加纳停留)相比,此次为期六天的访问意在强调美非关系进入新阶段。美国官员表示,对外援助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非洲占了十分之七。但获得新投资机会的却是中国,而土耳其、印度、巴西在这方面的获益也越来越明显。现在奥巴马有了纠正这种状况的机会。
由于奥巴马的处事风格,特别是他的外交风格,人们不会轻易相信他对非洲的兴趣能够持久。除了他一直密切保持接触的中国之外,奥巴马的一贯做法就是到一个地方,发表一场洋洋洒洒的演讲,宣扬一下崇高的目标,然后走人。对于美国总统来说,这种“露一下脸”的作风或许是可以意料的,因为他们需要应对真正及潜在的中东战争,还有其他很多头疼的事。就此而言,他们应该制定清晰的战略让其他人来执行。但奥巴马却没有一个明确的非洲战略,也没有清晰的中东战略。
这要不要紧呢?要紧。地缘政治是一种长期的游戏。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曾促成《非洲增长与机遇法》 (Africa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让非洲出口商将商品免税销往美国市场;小布什(George W Bush)制定了“美国总统防治爱滋病紧急救援计划”(Pepfar),帮助拯救了非洲数万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这两人都实施了虽然力度不大但却持久的与非洲接触及援助非洲计划。奥巴马继承了他们的措施,但他却没有拿出可以与他们相媲美的行动。
现在可能是最好不过的机会了。正是在奥巴马任期内,非洲开始取得突破,成为下一个主要新兴市场地区。但奥巴马在非洲问题上所花的时间可以说有90%都被反恐行动占据——从萨赫勒(Sahel)到马革里布(Magreb)再到“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上周,美国宣布将在尼日尔建立一个无人机基地。在马里、也门、索马里的部分地区,美国无人机正在变得像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一样常见。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调查显示,81%的塞内加尔人支持美国——对于一个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来说,这一比例高得令人惊奇。美国需要谨慎,不能将其与非洲大陆前三分之一国家的关系“巴基斯坦化”。无人机绝不能代替外交接触。
其次,中国也在做着长久打算。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中国在非洲制造业的投资与在大宗商品领域的投资几乎相当。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扩大了十倍以上,在2012年接近1700亿美元,是美非贸易额的两倍。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150多个商务专员,而美国则只有六个。
奥巴马第一任期的时候,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七次访问非洲。3月份习近平接替胡锦涛职务,几周后就踏上非洲三国之行(其中的坦桑尼亚和南非也是奥巴马此行的目的地)。国际贷款机构的官员表示,非洲越来越忽视他们的建议,转而接受中国比较干脆的贷款。去年奥巴马曾有一个机会让世界银行(World Bank)恢复在非洲声誉的机会,即促成尼日利亚财长、熟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恩戈齐•奥孔约•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担任世行行长。奥巴马认为现在还不是美国放弃掌控这一职位的时机。如果说这是一个错失的机遇,也并不是对后来获任世行行长的韩裔美国人金墉(Jim Yong Kim)的不敬。
除了中东之外,奥巴马第二任期的目标是要执行他的“亚洲轴心”政策。但正如已故的理查德•霍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昔日在国务院的助手瓦利•纳斯尔(Vali Nasr)所言,中国正把世界上差不多所有其他地区(包括非洲)放在轴心位置。
不管美国的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还是与中国接触,这个竞技场都是全球性的。无人机和四年一次的访问都不能代替构建长期关系的工作,尽管这比较单调乏味。奥巴马在非洲大陆上起步有点晚,但愿这标志着他将在非洲采取新战略,并将把这种新战略与他的更大规模的亚洲战略联系起来。可以将其称为“联动外交”。奥巴马还有将近四年的任期,完全有时间贯彻这种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