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对埃及之乱语焉不详?
军方介入,穆尔西下台,埃及政局的地震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8日凌晨,一场穆尔西支持者与军方的流血冲突,再次向人们诉说着这个中东大国内部的冲突与撕裂。
相较于埃及国内局势的混乱与动荡,各国的表态同样构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图景。其中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支吾吾显得尤为有趣,跟它们在“阿拉伯之春”风头正劲时候的兴奋劲恰成鲜明对比。而这种差别,也许就在于穆尔西虽说是一位民选总统,却是一位不听话,甚至还跟西方对着干的民选总统。奥巴马宣称对埃及之事“严重关切”,却只字未提“军事政变”,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味道。
穆尔西下台究竟算不算政变?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事实,却暴露了更深层次的西方困惑。在西方“自由斗士与独裁者、民主派与威权派、好人与坏蛋”这种简单的道德观里,军事政变显然是“坏事”,民选总统显然是“好人”。按照这样的逻辑,用政变形式推翻一个民选总统,是西方民主理念所不能容忍的,给予严厉谴责甚至出兵干涉也都符合所谓道义。但在另一方面,这个民选总统却是西方不喜欢的,而推翻它的埃及军方是西方扶植的,所以政变又十分符合西方的现实利益。这种尴尬的境况让西方很难表态,干脆什么都不说。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西方在这个事儿上一反常态,变得进退维谷、语焉不详起来。
面对埃及之乱,西方的暧昧表现令其所推销的政治图腾轰然倒塌,也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其所营造出的政治光环是多么脆弱。西方办事向来功利实用。对其而言,谁听话就让谁当总统,谁不听话,哪怕是选上去的,也要千方百计给弄下来,为此甚至不惜起用枪杆子。一年前,穆尔西战胜巴拉迪当选总统,一年后,穆尔西黯然下台,巴拉迪被推为副总统,此消彼长的政治生态背后,惟一不变的就是西方利益。就目前来看,拔掉穆尔西尽管让西方暂时少了根“肉刺”,但这种无法自圆其说的行事套路,也令其陷入到空前的道义危机和信任危机当中。说白了,如果今后西方还要继续宣扬什么支持中东民主,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信了。
埃及局势发展到这个程度,当初的种种许诺和美好愿景都已化为泡影。现在不论是穆兄会还是反对派,反美标语都已成了上街游行的“标配”,这足以说明,西方在埃及已然光环尽失,“普世价值”的泡沫已然破灭。“阿拉伯之春”所丢下的烂摊子还有很多,埃及只是其中之一,有些国家的情况甚至更糟。如此局面令人唏嘘,也让人越来越看清西方推销这套政治图腾的本来面目。戳破这层窗户纸,对阿拉伯各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提醒,一种警示。张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