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剩女”被妖魔化 面临强大婚姻压力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剩女”面临强大婚姻压力 32岁的媒体人卡伦·谢(音)过去两年中平均每月相亲一次,但一直没遇到意中人。她和父母在上海市郊买了套公寓,希望借此提高她结婚的几率。越来越多中国职业女性称找不到匹配的男性。被称为“剩女”的这些高学历城市单身女子面临越来越大的婚姻压力。父母担心,女儿在这个缺乏保障体系的社会中最终成为经济上孤立无援的老女人。此外,政府机构、专家学者甚至一些企业也将“剩女”视为严重社会问题的潜在来源。他们警告称,若剩女队伍继续扩大,人口性别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引诱已婚男性发生婚外情,降低房地产销售量。
对卡伦这样的单身女性而言,日常生活无法避开婚姻话题。除了父母的电话,经常会有传单或电子邮件宣传“婚博会”或其他相亲活动。打开电视,会看到《剩女的代价》、《剩女向前冲》等节目,无一例外都是聪明、漂亮、成功的女性千方百计追求男性。甚至妇联网站近年来也出现题为《有多少“剩女”值得我们同情》之类的文章。
某剩女组织发起人说,“剩女”被妖魔化了,“父母给我们压力,媒体为我们贴上标签,相亲产业和其他机构都告诉我们,单身有问题。”这种集体施压看似奏效了。北京研究学者罗斯南·雷克说,到35岁时超过90%的中国女性都已婚,“中国女性只是剩了有限的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博士生洪理达认为,中国女性的高婚姻率在很大程度上缘自政府将剩女钉上耻辱柱的有效宣传攻势,“社会在剩女问题上施加了太多压力……”他注意到,政府曾在2007年警告,中国面临性别不平衡所带来的严峻人口压力,亟须提高人口质量,让高素质女性结婚生子无疑是最佳方法。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为市场经济作出的改变:民众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自由,尤其是在婚姻家庭和性领域。与此同时,住房、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的改变意味着普通人将被迫依赖自己。父母担心自己和子女的未来,为此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寻找伴侣。(作者茱莉·马基南等,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