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监控计划“后院起火” 民间团体要求政府公开

2013年07月19日 15:1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随着“棱镜门”丑闻持续发酵,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国内监控计划受到越来越多国会议员以及民间团体的质疑和反对。不少议员和民间团体要求奥巴马政府减少搜集美国民众私人数据的规模,并公开监控计划。

  自今年6月中旬,“棱镜门”主角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情报机构监控着每个美国公民的电话记录和国际网络通信记录以来,美国内反对政府这一监控计划的声音就不断高涨。虽然绝大多数国会议员认为斯诺登泄露美国监控计划有损美国家利益,但对政府如此大规模窃听美国公民隐私却异常反感,认为政府的这一行为有悖于美国一直倡导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然而,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国家情报委员会、司法部等官员表示,政府需要一个图书馆来储存每个人的电话记录,一旦发现可疑恐怖分子,他们能根据嫌疑人打电话的习惯搜索出此人的通讯记录档案。政府官员称,他们监控计划或元数据搜集是基于《外国情报监控法》的授权,该法案由国会批准。现行的《外国情报监控法》制定于1978年,后在2001年《爱国法案》、2007年《保护美国法案》以及2008年《外国情报监控法修正案》等基础上完善的一部关于反恐怖活动、反间谍活动、情报收集活动以及秘密司法程序的一部基本法。对电子监控、物理性搜查、通信记录与通信追踪、使用商务记录等秘密调查手段进行了全面规定。特别是2008年《外国情报监控法修正案》准许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民众的国际通讯进行“拉网式的搜集”,对没有任何违法嫌疑的民众也不例外。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今天对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计划进行听证,来自民主和共和两党的众议员均向奥巴马政府官员表示,他们认为政府在监控计划上已超越了国会授予的监控权限,并警告奥巴马政府,将来国会可能不会重新授予类似的权力。来自威斯康辛州的共和党众议员、曾支持并授权监控法案的森森布伦纳说,国会只是允许情报机构获取与国家安全调查有直接关联的数据,没人希望政府去获取每个人的通话记录,并将其存入这样巨大的数据库内。弗罗里达州的民主党众议员多伊奇指出,美国政府正大规模囤积很敏感的个人数据,“情报官员、合同工等人员只要从外国情报监控法庭获得加盖了橡皮图章的证书即可肆意偷听任何一个他们想听的美国公民的电话记录”。虽然来自美国司法部和国家安全局的官员试图辩解政府的监控计划,但一些议员则警告说,数据搜集是不可持续的,众议院将可能现在就撤销国会的法律授权,或者当2015年监控授权法到期时,他们至少可以拒绝更新这个法案。森森布伦纳对司法部副部长科尔说,“除非你承认这个监控项目已出现问题,否则这个法案将不会被更新”。

  除国会对政府的监控计划进行听证外,美国政治倡导团体和宗教团体非同寻常地组成了一个联盟,联盟成员包括苹果、谷歌、脸谱、推特等硅谷企业以及民主与技术中心,电子开拓领域基金会和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等,该联盟对美国政府监控美国人的电话记录的合法性提出了指控。他们声称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有关秘密监控行动是“非法而且违宪的电子监控网项目”。这是继斯诺登上个月泄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两个秘密监控项目的详情之后,第六起针对美国政府的指控,它寻求制止政府布下巨网广泛搜罗电话和因特网记录的行动。该联盟还计划在本周四向奥巴马总统施压,要求总统透露更多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行动的信息,从而使美国人民能就监控计划开展更好的公开辩论。在致奥巴马政府高官的信中,这一团体要求政府公开监控程序,允许企业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搜集数据的要求、搜集对象的数量以及要求是否涉及通信或其他数据等。他们希望政府也能公开同样的信息,并敦促国会制定新的法律,使监控程序更加公开。微软也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向司法部长递交了内容类似的信函。

  众议员司法委员会成员、民主党众议员纳德勒接受采访时说,公民团体上书与国会要求政府公开监控计划可谓一唱一和,因为他开始看到许多共和党众议员也提出类似要求。他认为,当前形势非常多变,很多议员对此很感兴趣。与此同时,包括民主党参众议员在内的国会议员也纷纷提议案或致函奥巴马政府,响应民间团体的呼声,要求政府缩小监控规模,并公开相关程序。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在民间团体及国会议员的压力之下,奥巴马政府可能会被迫在对美国人的监控计划方面作出些让步,增加监控项目的透明度,但不会因此而停止监控计划。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