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人类为何实行一夫一妻制:与爱情无关
美国媒体称,最新研究显示,害怕幼儿被没有血缘关系的雄性杀死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关键原因。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7月29日报道指出,这项研究由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奥克兰大学联合进行,首次揭示了一夫一妻制的进化路径。为揭示一夫一妻制的进化路径,研究人员收集了230种灵长类动物的数据,并据此绘制出呈现其相互关系的族谱。这项研究发现,一夫一妻制出现后,雄性更有可能关心其后代。雄性不仅可以保护幼儿不受其他雄性的伤害,还可以分担育儿的责任。
报道称,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博士、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基特·奥佩说:“这是一夫一妻制理论首次接受系统性检验,最后的结论是,杀婴风险是推动一夫一妻制进化的原因。这也给长期以来有关灵长类一夫一妻制起源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报道说,幼儿在完全依赖母亲时最易受到伤害,因为母亲在哺育幼儿时会推迟下一次受孕。而这会导致幼儿受到与其没有血缘关系的雄性的伤害,因为杀死幼儿就可以让其母亲再次受孕。分担育儿的负担不仅可以缩短幼儿的依赖期,还可以加速雌性的生育。
分担育儿负担的另一个好处是,雌性可以花费更多精力育儿。在复杂社会生活所需的诸多认知要求使许多灵长类拥有了更大且需要更多时间形成的大脑。形成更大的大脑需要幼儿缓慢成熟。体贴的父亲可以在幼儿漫长的童年分担育儿的负担,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可以进化出更大的大脑。
美联社7月29日报道指出,只有少数几种哺乳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现在研究人员认为,他们已经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因。不过,他们的答案一点儿也不浪漫。
两组研究人员甚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一组研究人员对灵长类进行研究后认为,保护幼崽不受其他雄性伤害是推动灵长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原因。另一组研究人员的结论是,因为雌性在地域上分布广泛,雄性只好厮守一个雌性以击退同类的竞争。
剑桥大学研究者、哺乳动物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迪特尔·卢卡斯说,因此,一夫一妻制与浪漫无关。由于两组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和采样规模不同,结论明显不同。但两者都认为,父母共同育儿是一夫一妻制的结果而不是原因。灵长类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家基特·奥佩说:“显然,有一夫一妻制之后才有的爱情。”
路透社7月29日报道称,每当有公众人物对妻子不忠,就有专家老调重弹,说男性滥情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当天公布的两项研究成果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于很多动物(尤其是灵长类)而言,厮守一个雌性能够增加雄性养育很多可以存活到生育年龄的后代的几率,这是决定一种行为能否在残酷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
报道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研究认为,保护后代是一夫一妻制的最大好处。而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提出,让伴侣保持忠贞提供了最大的进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