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报:美国少数人热衷妖魔化中国 不注重事实

2013年08月23日 09:1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8月19日刊登题为《妖魔化中国的企图》的署名文章,作者为美国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因博克。

  文章说,在最近一篇专栏文章中,商学院教授彼得·纳瓦罗得出结论说:“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无论是桥梁所用的钢铁还是给孩子们的玩具,都会带来巨大代价……损害我们的国家,扼杀我们的经济。”这篇文章的激烈言辞并不新鲜。但是,这一观点发布在《纽约时报》评论版却是罕见的。这种声音并不代表美国大多数人的观点。但是,它们也不再是边缘化的声音。

  文章指出,尽管这些声音反映的是少数人的担忧,但有一个共同特性——妖魔化中国。

  纳瓦罗有关中国的评论文章来源于他2008年出版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一书,以及2011年更极端的《致命中国》。《致命中国》是纳瓦罗与格雷格·奥特里合著的,而奥特里代表的是“建设繁荣美国联盟”和“美国就业联盟”,这些组织都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路线。

  文章说,这些著作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劝说,而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纳瓦罗在书中提出的说法都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事实上,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的出口产品中一半以上都是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跨国公司生产的。多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都千方百计地节约成本。一些跨国公司还试图通过贿赂手段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其中既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也有据说雇用中国高官的子女以为自己赢得商业机会的摩根大通公司。

  此外,中国公司“摧毁了美国制造业”的说法也非常可笑。据美国的数据显示,美国公司有大约9000亿美元的制造业固定资产仍然留在美国,有1000多亿美元的资产在欧洲,而在中国的只有210亿美元。正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所说,中国现在是美国产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场,而货币政策对美国的贸易平衡或者就业机会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报道指出,纳瓦罗的反华著作促成了后来的《致命中国》这部纪录片。但是,是谁为这部纪录片出资的?为什么?

  在大衰退前,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纽克尔公司利润丰厚。到2008年年中,其股价涨到了75美元,后来在2009年2月暴跌至不到34美元。这一年,纽克尔公司损失了2.93亿美元。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公司的执行董事长丹·迪米科和纳瓦罗开始共同撰写一些专栏文章,指责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因中国操纵货币造成的,谴责中国的“大规模制造武器”,并敦促华盛顿对中国“强硬起来”。迪米科曾到国会就中国的货币政策作证。纳瓦罗则执笔写了《致命中国》。工业保护主义和企业游说让人回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崛起和有关竞争力的辩论。而如今,中国的资本正在走向全球,虽然起点较低。

  中国在美国的投资意味着新的资本和就业,这反过来有可能缓解两国目前大部分的紧张关系。而这恰恰是妖魔化中国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文章提出,在美国,在经济关系中宣扬更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利益集团包括没有为全球竞争做好准备的大公司、无法应对具有竞争力的进口产品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及人数大幅下降的工会工人。这些组织得到了贸易上的鹰派、新保守派以及他们在学术界的同仁,还有民主、人权和宗教积极分子的支持。

  在美国历史上,一些艰难时期往往会催生仇外情绪、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华议案,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反日情绪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文章说,如今妖魔化中国基于的是对经济数据的狡猾操纵、对政治情绪的利用、人们的社会成见和偏见。(参考消息网)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