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对叙动武多国愿埋单
3日,克里在参院听证会上。
3日,美参议院外委会举行叙利亚问题听证会,民众在现场示威,抗议美国军事干预叙利亚。
我们热爱美国人民,有数百万美国人民拥有阿拉伯血统,其中就包括叙利亚。我们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如果一旦开战,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将要发生的一切。
——叙利亚副外长梅克达德
授权对叙利亚动武决议案4日通过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投票,艰难闯过国会第一关。
在国会还要过“三关”
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当天以10:7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决议案。决议设立了60天的军事行动时限,如果届时没有完成打击,可在与国会协商后延长30天。决议将军事行动的范围限定在叙利亚境内,并禁止派地面部队参战,但允许在紧急情况下派遣小规模的解救部队。决议生效后30天内,白宫还必须向国会提交解决叙利亚冲突的外交办法。
但这份议案并未在委员会内部获得一边倒的支持。4日,委员会召开了整整一上午的闭门会议,最后以较小优势过关。
在通过委员会投票后,参院全院有望在下周就此展开辩论与投票。但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梅嫩德斯承认,从委员会内部情况来看,当前动武决议案的阻力较大,全院投票可能需要60张赞成票才能确保过关。
在参院委员会过关之后,动武授权还需经过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核。国防部长哈格尔和国务卿克里当天前往众院外委会参加听证会,希望说服议员支持动武。要拿到动武授权,奥巴马必须说服参众两院都投票支持决议案。媒体普遍认为,动武决议案在众议院的阻力比在参议院还要大。
据新华社电
沙特卡塔尔谈“参战”
又讯 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地时间4日在出席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说,目前,已经有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和法国已谈及对叙采取行动的问题,而还有不少阿拉伯国家愿意为叙军事行动埋单。
克里当天在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参加了长达4个小时的听证会,以说服众议院议员同意针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克里在会上说,美国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包括许多阿拉伯国家。
“已经谈及行动的一些国家包括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和法国。”克里说。
求支持美联系逾百国
克里还透露,美国已经就对叙动武问题联系过上百个国家,“31个国家和组织已经公开或私下表态,认同是叙利亚政府实施了化学武器攻击。34个国家和组织已经表明,如果上述情况属实,他们将支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
“许多国家已经要求参加对叙军事行动,”克里说,这其中包括土耳其、法国,“还有更多国家表达了同样的意愿。”
克里没有具体提及还有哪些国家,但有报道称,目前愿意参战或协助的国家可能在10个左右,可能还有丹麦和波兰。
克里称,阿拉伯国家联盟中的不少国家还提出,愿意为美国的军事行动埋单。“一些阿盟国家说,如果美国准备采取之前在其他一些地方实施的行动,他们愿意承担费用。”克里说。(百千)
■ 动向
叙警告以色列土耳其别参战
叙副外长称,如两国参与对叙动武,叙将回击;土加紧边境增兵
据土耳其《今日时代》报5日报道,土耳其军方继续向土耳其与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地区增派军队。
报道说,土耳其军队4日除从土东南部加济安泰普省派遣部队和武器前往与叙利亚接壤的基利斯地区外,当天深夜又向土叙边境哈塔伊省亚伊拉达厄镇增派部队。
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日前对媒体说,土耳其武装部队已做好准备应对“可能来自叙利亚的威胁”。“我们现正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土耳其将在自身战略利益框架内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土耳其总统居尔和总理埃尔多安日前分别表示,如果叙利亚政府使用化武事件得到证实,土将支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
4日,叙利亚副外长梅克达德说,如果以色列、土耳其和约旦参与对叙军事打击,叙利亚将予以回击。
叙利亚通讯社当天援引梅克达德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内容说:“我们希望美国的议员们是明智的,听取正义的声音,而不是挑衅的行为。”
梅克达德还说:“我们热爱美国人民,有数百万美国人民拥有阿拉伯血统,其中就包括叙利亚。我们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如果一旦开战,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将要发生的一切。”综合新华社电
■ 立场
法国 议会辩论是否参战
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4日就法国是否应该军事干预叙利亚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辩论,但是没有举行投票表决。
尽管法国政府此前已表示不需要议会投票决定是否对叙动武,但民调显示,74%的法国人希望议会投票决定法国是否参加对叙利亚的军事行动。目前,英国议会拒绝对叙动武,美国总统奥巴马试图寻求国会授权,曾高调支持动武的法国总统奥朗德随之陷入被动,目前只能等待美国的决定。据新华社电
欧盟 反对武力解决问题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5日表示,欧盟反对军事解决叙利亚危机。
范龙佩说,叙利亚危机应在联合国主导下解决。“解决叙利亚危机不可能存在任何军事办法,只有依靠政治途径。”他同时表示,欧盟希望有关叙利亚化武调查结果的初步报告尽早公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在对叙利亚近期发生的事件作出回应问题上,国际社会应继续寻找妥协办法,一切努力都应放在政治解决叙利亚冲突上。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