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度分析:“打不打叙利亚”敲碎美欧同盟
中国社科院专家张国庆深度分析——
“打不打叙利亚”敲碎美欧同盟
尽管联合国已介入调查叙利亚化武传闻,美国还是等不及调查报告,准备自己动手,通过一次“有限”的军事行动对叙政府军施以打击。
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以微弱优势通过决议案,支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加上德国情报机构近日称监听的分析认定巴沙尔下令动用化武,再给美国以证据支持,奥巴马对获得国会授权已然信心十足。然而,在大西洋彼岸,他却没有从传统盟友那里获得如想象中那么多的支持。
北约称不会集体参战,它的成员中有12个国家明确表态,不经安理会批准不会参与这一行动;德国也多次表示,即使北约参与动武,德军也不会追随;多数北欧国家领导人4日与到访瑞典的奥巴马会面后,也表示不支持美国单方面对叙利亚动武;就连号称和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也在一次没有约束力的国会否决之后,就驴下坡,放弃了动武计划;唯一高调宣称愿随美国出兵的,只剩下法国一家。然而,奥朗德近日又改口称要等国会结束休假复会后“再说”。
自苏联解体,全球进入单极时代以来,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美国率领着它的西方同盟在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下,说打谁就打谁,何曾遭遇如此尴尬局面。美欧同盟如今为何支离破碎,散沙一盘?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请他为我们作出解读。
是否追随美对叙动武
英法德各有各的考虑
在对叙动武问题上,英国首相卡梅伦最初也叫得很欢。但8月29日,英国议会以272票赞成、28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否决了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的提案后,卡梅伦决定“服从这一决定”,尽管这一投票对他其实并不具约束力。
张国庆认为,卡梅伦应该也没想到反对的力量会这么强大。“他对伊战带来的政治影响估计不足,”张国庆说,“英国在伊战中的损失很大,而且费力不讨好,这直接导致英国民众,包括很多议员对任何干预中东的军事行动存有戒心。正如当时提反对意见的英国议员所说,他们既怀疑美国的动机,又怀疑英国能否从中得益,同时也怀疑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武的真实性。”
在议会投票前,还有议员追溯起英国与叙利亚之间曾经亲密的外交关系,认为军事打击叙利亚是“出尔反尔”。议员盖洛威就在议会辩论中挑战卡梅伦,说:“我听着你们历数阿萨德的恶行,感到非常荒谬。几年前,英国女王接待了阿萨德,让他住在白金汉宫的客房里。那时,你们称赞他为现代改革家。怎么几年后就不认账了?”
至于在战争问题上一贯低调的德国,此次也是明确表示不参与对叙军事行动。德国9月22日即将举行大选,不论是默克尔还是其竞争对手施泰因布吕克,都不想因为对叙动武问题节外生枝。要知道,民调显示,2/3的德国民众都反对武力打击叙利亚,因此德国能够提供给美国的,只能是政治层面帮助。而曾在2年前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扮演“急先锋”的法国,这回又一次站在了美国身后。奥朗德上月底就表示,尽管英国议会否决了对叙利亚动武的提案,但法国仍准备参加对叙的适度“惩罚性”军事打击。
张国庆认为,法国积极介入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过利比亚战争,法国觉得轰炸的模式不错,没有太大损失;另一方面,叙利亚是法国旧有的势力范围,甚至很多叙利亚政府高层的子女都在法国留学,法国在叙利亚有非常大的政治利益,希望能控制后阿萨德政权下的叙利亚局势。”
美欧早已不是铁板一块
“大西洋裂痕”不断加深
在张国庆看来,美国没能得到欧洲盟友们的集体支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后,美欧铁板一块早就不存在了。美欧同盟基于美欧间的互相依赖关系,在没有了苏联、华约作为这样共同的敌人后,美欧关系的性质就发生变化了,”张国庆说,“各家有各难,大家都要从自己立场去考虑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做决策都是围绕一个词来运作的,那就是利益。”
张国庆说,美欧间的“大西洋裂痕”在伊战时就已显现,当时法德对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就持反对态度。如今,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教训,更令大部分欧洲国家不愿趋从美国的脚步。
“除此之外,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单极战略咄咄逼人,也令欧洲觉得不自在,”张国庆说,“美国要将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其他国家利益的霸权主义做法,让很多国家都已经非常不满。再加上美国的一系列丑闻,特别是最近的“棱镜门”监听风波,也使得美欧之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在卡梅伦决定服从议会决定,放弃对叙动武计划后,《华尔街日报》就指出,英国的决定显示了美英关系的倒退,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英国极少在这样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上“抛弃”美国。
不过,张国庆认为,美国如果动手,包括法国在内,还是会有一些国家跟随,比如土耳其和阿拉伯的一些国家,“但声势肯定不会如伊战那样浩大了。”
“而且军事打击之后,叙利亚局势就会出现转机吗?我认为仍然不能乐观。”张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