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交锋叙问题叫板斯诺登事件 普京与美国频过招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9月10日 13:42 来源:《环球》杂志 参与互动(0)

  美国人和俄罗斯人眼里的普京,宛若是两个人。

  对不少美国人而言,相比起叶利钦,普京无异于一场噩梦。独裁、自负、不可预测、难以合作……是他们提到普京时常常使用的字眼。

  而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普京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是把俄罗斯从沦为三流国家的危险中挽救回来的英雄。果断、勇敢、充满男性魅力……他是许多俄罗斯姑娘都想嫁的人。

  对普京的分裂看法,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的老对手在很多问题上的姿态——中间是一道裂谷,双方站在两边喊话,有时听见招个手,有时装作没听见。

  交锋叙利亚问题

  对美国来说,当前最重大的外交问题,就是叙利亚问题。而在叙利亚问题上,对美国说不最响亮者,则是普京。

  按照奥巴马的说法,美方已掌握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确凿证据”,“这种袭击是对全世界的挑战”,因此,美国不能坐视不管。尽管奥巴马将最终是否动武的决定交给了国会,但他说他本人已决定发动空袭。

  至于“确凿的情报”,按照美方的说法,他们确认叙当局8月21日对大马士革郊区的至少12处地点发动了化武袭击,造成1429人死亡,包括426名儿童;另外,根据一家“可以高度信赖的国际人道主义组织”提供的数据,当地3家医院收留的大约3600名伤员均出现与神经毒气中毒相关的症状。

  此前,奥巴马曾声称,一旦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武,即被美国视为越过“红线”,美将予以空袭打击。

  西方言之凿凿,空袭一触即发,但在普京眼中,美国的指控毫无根据,不过是寻找借口罢了。

  8月31日,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视察的普京公开质疑说,现在叙政府军正处于上风,在多个地区包围了反对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如同“把胜利之牌交给那些要求军事干预的人”,因此所谓指控完全是“一派胡言”。

  直言不讳,针锋相对,这是普京说话的特色。普京说:“我确信,它(化学武器攻击)不过是那些想把其他国家拉入叙利亚冲突和那些希望赢得国际社会强大成员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支持的人实施的挑衅。”

  普京说不,但也不是一味强硬,他同时也很注意策略。在是否要空袭叙利亚问题上,他就“提醒”奥巴马,“应当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身份,想想美国最近十多年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挑起冲突的结果……

  并且,普京很“礼貌”地说,基于“我们的美国同事和朋友的立场”,既然他们断言叙政府军使用了化武并声称掌握相关证据,就应向联合国调查人员和安理会出具证据,“如果他们不能出具证据,就意味着没有证据”。

  在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一度拒绝会面的奥巴马,还是与普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会谈。虽然两人都说这次会谈很“直率”。但“直率”的另一面,其实就是互不相让。普京随后在记者会上就坦陈,“他(奥巴马)不同意我的意见,我也不同意他的意见”,但好在“我们都在倾听,我们都努力分析”。

  至于一旦美国真对叙利亚动武,俄罗斯会怎么办?普京也直言不讳:“我们要不要帮助叙利亚?答案是要的。”

  作为具体行动,在西方军力大规模向叙利亚周边集结的时候,俄罗斯也在调兵遣将。俄国防部8月29日宣布,俄海军“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和“明斯克”号、“新切尔卡斯克”号大型登陆舰等舰艇将开赴地中海。路透社援引俄军方一名高级官员今年6月的话报道说,俄海军在地中海部署有16艘军舰。而俄在地中海唯一的停靠港口,就在叙利亚。

  在当前敏感时刻,普京下令向叙利亚周边调派海军,显然传递出丰富的政治含义。英国智库机构IHS简氏信息集团分析师李·威利特就解读说,俄军力调配意在释放政治信号,这是俄方的“舰炮外交”。他说:“仅是舰船的出现就可以产生政治影响,这是(俄方)初衷。我们看到的是‘舰炮外交’模式,而非直接军事干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则解读,俄方举动显然与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动武意图相关,意在就西方可能的军事行动预先发出“威慑”。

  不过,显然俄罗斯也不大可能直接与西方发生军事冲突。因此,对于这一军事部署,俄国防部自有说法,那就是俄在“轮换”地中海的海军兵力。

  这并非普京第一次在叙利亚问题上与美国和西方发生交锋。在今年6月于爱尔兰举行的八国峰会上,普京舌战其他西方领导人,拒绝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实施制裁。

  当有西方女记者指责俄向“手上沾满叙利亚儿童鲜血的”巴沙尔政府提供武器时,显然有些被激怒的普京回答,西方军援叙反对派才是问题所在。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他提到了在网上热传的反对派吞噬敌人的血腥画面。

  “不仅杀死敌人、还在公众和摄像机面前把敌人开膛破肚并吃掉内脏的人,并不那么值得支持。”普京反诘说,“这就是你们想支持的人吗?你们要为他们提供武器吗?”

  顿了一顿,他嘲讽说,这显然不大符合“欧洲奉行了几百年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起码在俄罗斯,我们不能想像这一点”。

  这种争锋相对,让随后的普京与奥巴马的峰会无果而终。在整个会谈中,双方一脸紧绷。用《华盛顿邮报》记者马克斯·费希尔的话说,“他们脸上阴沉的表情,是目前两国关系重启进展的极佳写照。”

  至于告别的方式,按照法新社的表述,会谈“在奥巴马称赞普京的柔道功力和称自己的篮球技术下降之后,以双方有力的握手结束”。

  但普京后来也澄清说,媒体对肢体语言的解读让他“惊讶”。

  “有时我读到那些涉及肢体语言的报道,称我们多么厌烦对方。”普京说,“但除了我们自己,谁能说清我们头脑中的事呢?”

  叫板斯诺登事件

  让奥巴马尤其难堪的是,此前一个叫斯诺登的美国特工,更让美国迭遭普京的“羞辱”,也让美俄关系跌到冰点。

  这位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前雇员,向世人揭露了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引起国际舆论的哗然。为躲避美国的追捕,斯诺登逃亡俄罗斯,一度避身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四十多天。

  对于这个不请自来的美国人,普京的态度,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

  针对美国政府指责俄罗斯在庇护斯诺登的说法,普京答复说,斯诺登实在是不请自来,是“不受欢迎的礼物”,“美国人自己吓唬其他所有国家,导致没有国家愿意接纳他,如此一来,是美国人自己将他困在了俄罗斯。”

  当然,普京也不忘讥讽一下美国,他揶揄说,斯诺登是上帝“送给我们的圣诞礼物”。

  俄罗斯的不合作,自然让白宫不爽。7月16日,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说:“总统打算于9月前往俄罗斯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关于此行,我没有更多消息公布。”

  按照最初的安排,奥巴马除了参加G20峰会外,还将造访莫斯科。白宫的暗示足够明确:如果普京出招太离谱,美俄峰会将可能泡汤。

  大棒挥舞同时,白宫也使出软招。7月23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向俄罗斯政府写信,保证斯诺登如果被引渡回美国,他不会面临死刑,也不会遭受酷刑。

  在信中,霍尔德说:“关于斯诺登回国后会受到怎样的对待,我可以说美国准备向俄罗斯政府做出以下保证。首先,如果斯诺登回国,美国不会判处其死刑。”另外,“斯诺登不会受到严刑拷打,酷刑在美国是非法的。”

  而此前的7月12日,奥巴马还和普京通过电话,斯诺登是主要话题之一,但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但美国的软硬兼施,遇到的是普京软硬不吃。最终,在美国的抗议声中,斯诺登进入俄罗斯领土,取得了在俄一年的庇护资格。

  当然,普京也没有完全不给奥巴马面子。他宣称给予斯诺登庇护的前提条件,则是不能继续伤害“我们的朋友美国”,据说斯诺登遵守了这一承诺。

  《日本时报》评论说,在这场交锋中,“唯一赢家是普京”,因为他现在“有理由驳斥美国对他威权统治的批评了”。

  “具体来说,只要受到挑衅,普京就可以指责美国虚伪,因为监视项目原本应该仅限于反恐战争的范围内,却扩大到了欧盟机构;美国指责俄罗斯不公正地起诉了举报人谢尔盖·马格尼茨基,如今却在追捕斯诺登。”

  普京如此大胆行事,白宫十分不满。在一次谈话中,奥巴马公开讥讽普京是一个“懒散的人”,“看起来就像坐在教室后面无聊的孩子”。

  作为报复,白宫宣布,拟议中的美俄峰会取消。对此普京表示,他理解美国的不满,但对美国的举动很失望,因为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对斯诺登问题处理“不够专业”。按照他的说法,美方切断斯诺登从香港飞往其他国家的航线,迫使斯诺登抵达莫斯科,让俄方承受多方面压力,美方反而不易操作。

  作为尴尬关系的具体表现,在不久前的G20峰会上,按照原先安排,普京应与奥巴马临近而坐,中间仅隔沙特元首一人。但为了避免两人“掐架”,俄罗斯方面临时调整,将领导人顺序原由俄文字母排列改为英文字母排列,这样普京与奥巴马之间隔了5名领导人,包括英国首相卡梅伦。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叙利亚的问题迫使奥巴马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峰会期间与普京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会谈,尽管结果可想而知,双方言辞恳切而直率,但就是各执一词谁也说不服谁。

  可以说,在普京统治下的这十多年,美俄间类似的口角博弈司空见惯,双方关系似乎总是遵循着“吵翻了再谈,谈不拢再吵”的逻辑。从某种程度上,正显现了普京对如何说不的拿捏尺度。

  对这样的普京,白宫意见保留可想而知。2012年,普京再次由总理转任总统,白宫却迟迟不“表示欢迎”,反而斥责俄政府粗暴对待示威抗议者。作为报复,克里姆林宫随后宣布,普京太忙,没空参加当年5月在美国戴维营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作为反报复,白宫随后也表示,奥巴马总统另有安排,不会出席9月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之前的黑名单大战。2011年普京指责美国为全球经济的“寄生虫”,美国则报复性地把60多名俄官员列入签证黑名单。2013年作为对美国公布“马格尼茨基名单”的报复,普京将18名美国人列入黑名单……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