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俄同意处置叙化武 俄称协议中未包括动用武力

2013年09月14日 2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9月14日电 据外媒报道,9月14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和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联合记者会,宣布俄美就处置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基本一致。克里在记者会上说明了大概的处置计划和时间表,俄外长拉夫罗夫则表示俄坚持和平解决叙问题,他说,俄美达成一致的协议里,并不包括对叙动用武力,但如果叙再出现使用化武的情况,安理会将“采取行动”。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说, 这次俄美就处置叙化武问题达成了基本一致,是一次“很好”的磋商,也实现了俄美两国总统在G20峰会上所展望的目标。

  拉夫罗夫将此次磋商形容为“建立在调和、妥协,以及专业化基础上的决定”。拉夫罗夫说,俄罗斯坚持对叙局势采取和平解决方案。

  不过,14日,拉夫罗夫也在记者会上说,叙利亚如果再出现违反国际社会公约、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联合国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相关行动。

  有分析称,这可能暗指叙利亚反对派,而非叙政府使用化学武器,而俄方认为安理会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指出,化学武器使用者并非叙政府军,而是反对派。

  拉夫罗夫同时暗示了就叙局势采取军事行动的局限性。外媒分析称,这几乎可以肯定俄将对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决议投否决票。拉夫罗夫说,如果决议获得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将采取切实所需的措施。他补充道:不会有任何动用武力或者任何自发性的制裁行为,任何例外行为都应该通过安理会的批准。

  另一方面,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俄美就“迅速摧毁、核查”叙利亚化学武器达成统一,阿萨德政府必须立即、不受限制地开放储藏化武的地点。一周内,叙政府必须公开化武详情。而不晚于11月,国际对叙化武情况调查人员将进入叙境内展开工作。预定在2014年中期,达成消除叙化武的目标。

  克里在记者会上称,现在,国际社会等待着阿萨德政权履行承诺,必须完全履行承诺,任何东西都不能少。

  美联社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克里说,美俄双方已经就可能就叙局势用到《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达成一致。

  日前,法国牵头起草了一份涉叙决议草案,得到美国和英国的支持。据媒体披露的草案内容,草案包括谴责上月21日发生在叙利亚的化武袭击,要求叙利亚政府交出化学武器并在相关核查方面予以配合等。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草案还包括如叙政府不遵守有关承诺,将对叙发动制裁的条款;该条款依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即安理会可以在其决议未能得到当事方执行的情况下采取包括军事打击、经济制裁等在内的手段。

  分析指出,如果援引《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无疑将为今后对叙利亚进行制裁乃至军事打击埋下伏笔。

  这份草案在联合国内部遭到俄罗斯的明确反对。俄方此前已多次强调,不能接受将涉及对叙利亚动武的任何内容写入安理会决议。

  路透社则援引奥巴马政府一名官员的话说,华盛顿已不会坚持将对叙利亚动用武力写在联合国决议草案中,但叙利亚可能面临包括制裁在内的一系列“后果”。

  叙利亚官方已经同意交出化学武器,并愿意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9月12日,叙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相关文件,正式启动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程序,并且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承诺在正式加入前也将遵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

  不过,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俄开始磋商叙化武方案的13日表态称,叙利亚发生的化学武器袭击是“犯罪行径”,国际社会应遏制这种行为,并且最好将化学武器从叙利亚移走。

  奥巴马说,他希望,克里国务卿和拉夫罗夫外长在日内瓦进行的谈判能够取得成果,但他重申,任何协议都必须具备可核实性和可操作性。

  奥巴马14日重申,"我们必须看到表明阿萨德严肃对待放弃化武一事的具体行动。而且如果这个计划的出现只是出于美国方面确实的军事行动威胁,我们将保持在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继续对阿萨德政权施压"。

  他还指出,如果外交解决问题失败,美国和国际社会必须准备采取行动。

【编辑:孟湘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