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火星探测器进入轨道 媒体盘点6大看点

2013年11月06日 08:0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5日下午,印度在该国东海岸的斯里赫里戈达岛(Shriharikota)航天发射场,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表示,火星探测器发射第一阶段已经获得成功,他向整个研究组织表示祝贺。

  将进行6次升轨

  “曼加里安”号进入发射倒计时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发言人卡尔尼克表示,发射倒计时正常进行,所有的测试运行良好。天气很正常,虽然有一些云,但是没有问题。

  当地时间5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下午5时08分),“曼加里安”号在斯里赫里戈达岛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曼加里安”号的火箭升空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火星探测器所有系统运行良好。

  在火星探测器升空1个多小时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宣布,火星探测器发射第一阶段已获得成功,他向整个研究组织祝贺。

  印度方面也表示,火星任务的成功意味着印度已经准备好所有任务。随后,印度总统和总理均向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发来祝贺。

  此次搭载火星探测器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在飞行近45分钟后将“曼加里安”号送入地球周边的椭圆形轨道。此后“曼加里安”号将在11月6日至9日、11日和16日进行6次升轨,进入更高轨道。

  将在火星搜索甲烷

  “曼加里安”号是印度发射的首个火星探测器,其发射计划是印度总理辛格在15个月前(2012年8月)宣布的,预算45亿卢比(约合7300万美元)。

  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重1.35吨,大小有如一个标准冰箱,外层覆盖着金色反光箔。该火星探测器预计绕地球20到25天,然后将进入为期9个月的火星之旅,计划于2014年9月24日抵达火星轨道,整个过程将飞行逾2亿公里。届时,探测器将分析火星的形态、矿物和大气,特别要寻找甲烷的证据。

  此外,美国宇航局(NASA)将在“曼加里安”号发射后帮助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进行地面监控。美国宇航局将在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13天后发射其“梅文(Maven)”号探测器。截至目前,成功执行火星探测任务的只有美国、俄罗斯及欧盟。

  预算仅4.5亿元

  印度火星探测计划的筹备时间只有15个月,获得45亿卢比(约合4.5亿元人民币)的预算也极低。此外根据印度方面统计,至今全球共进行了51次探测任务,但只有21次成功,因此这项任务的成功率并不高。

  而印度还是如此“着急”地进行这项探索任务,外界称其希望在“太空竞赛”中取得领先也合乎情理。英国《卫报》报道称,印度的目的不只是收集火星上可能显示有无生命迹象的信息,也不单纯是展示技术,而是要暗暗与地区对手中国进行星际竞赛。

  但印度当局表示,中印两国优先发展重点不同,因此完全不存在所谓竞赛,印度的太空项目一直都是以和平为目的的。印度与其说是与别的国家竞赛,不如说是在与自身赛跑,要争取不断超越自己。 (宗禾)

  六大看点

  1.此次是印度的首次火星任务,先前所有国家的首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超过半数的抵达火星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2.印度国内研发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的改进型将把“曼加里安”号送入地球周边的椭圆形轨道。卫星推进器随后会开始一系列的6次小型燃料点火,使它进入更高轨道,最后冲向火星。

  3.“曼加里安”号的火星之旅需要耗时300天,进行7.8亿公里的旅程以环绕火星,勘测其地质和大气情况。

  4.所有设备将无法发回足够的数据来明确回答这些问题,但专家们称,数据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星球的地质发展情况、什么条件可以使生命成为可能以及生命可能存在于宇宙的其他什么地方。

  5.“曼加里安”号的5个以太阳能为动力来源的设备将收集数据,以帮助研究火星天气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据信曾在火星大量存在的水的去处。

  6.印度空间研究组织2008~2009年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它发现了月球上存在水的证据。“曼加里安”号是根据“月船1号”任务中测试的技术开发的。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