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火星探测器升空 外媒指其面包问题还未解决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印度火星飞船“曼加里安”号探测器在印度南部小岛发射升空,向着4亿公里之外的目的地火星进发,目前得到消息,飞船运行还算正常。“曼加里安”号的目标远大,进展顺利,但是对于这个计划,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是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近年来,印度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展示了印度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应该继续大力推动。有印度媒体称,印度已经准备迎接“史诗般的光荣”。
而反对者则认为,发展空间项目的同时应当考虑到印度当前的国情,目前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有关民生的领域更需要政府投资。国际舆论有吐槽:在近半数人还没有厕所、贫困人口超过撒哈拉以南26个非洲国家贫困人口总和的印度,是不是更应该优先解决地球上的问题,而不是瞄向太空。
印度以低成本和短时间开匆匆开展火星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是政治较劲,还是科技研究?
这是印度首枚火星轨道探测器,名叫“曼加里安”号,印度语中意为“火星飞船”。印度当地时间2013年11月5日下午2点38分,在印度东海岸斯里赫里戈达岛航天发射场,印度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在巨大的声音中划向天空,开始远征。目的地是4亿公里以外,至今没有一个亚洲国家企及的地方——火星。
升空后近45分钟,“曼加里安”号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地球绕行轨道。由于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将曼加里安号探测器直接送入火星轨道。因此,探测器将在环绕地球轨道摇摆一个月攒劲儿,直到获得足够的速率弹向合适的轨道。按照预计,曼加里安号将途径7.8亿历程,用时300天冲向火星。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希南: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技术示范,我们要运用第一次机会将飞船环绕火星轨道。一旦安全抵达,就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最终为科学界注入活力。
但是,纵观全球,火星探测又谈何容易,项目成功率一向不高,过去美国、前苏联总共51次的发射只有21次成功。而日本和中国相继1999年和2011年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这次印度远征火星能否初战告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用“从巴黎将高尔夫球准确地打进位于东京的球洞”形容探测器能够顺利进入火星轨道的难度。
庞之浩:在10个月以后,它经过地火转移轨道的变轨,完了飞向火星,另外,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里面能够跟地面测控通信系统保持联系,保证它的能源功能,因为这个探测器是用太阳能电池帆板供电,最关键的是即将进入火星轨道以后,能不能被火星捕获到。这要考验它进入火星轨道的技术,刹车的时间、方向要恰到好处,这个难度比较大。有人形容它相当于“在巴黎打一个高尔夫球要落洞在东京”。
对于印度追梦火星,印度媒体特别兴奋。《印度快报》称“印度正在开启太空探索技术方面里程碑式的尝试”。而英美媒体说话不留颜面,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印度正在冒失地尝试抵达一个从来没有亚洲国家抵达的地方”。英国《每日电讯报》说“相比发射火星探测器,印度解决厕所问题更急迫”。
对于争议,总部位于新德里的智库组织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学者拉贾戈帕兰说,“要面包还是要机枪”的争论是印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衣食住行的社会现实对阵激动人心的太空梦想,印度为什么选择了后者?
经过15个月赶工打造,耗资7300万美元,建造时间相当于好奇号的1/4,成本相当于美国一次火星发射的1/10,波音梦想客机造价的一半水平。
庞之浩:这个反应一是它本身的人力成本比较低,体积不是很大,不是很复杂,相当于一个简易的火星探测器,总得来讲,它可能是工程目标大于科学目标,政治意义大于科学意义。
新德里电视新闻编辑巴格拉说,印度公众对能赶在中国人前面发射火星探测器尤为激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拉达克里希南对此一再否认。
拉达克里希南:印度与其说是与别的国家竞赛,不如说是在与自身赛跑,我们并不要向其他国家展示我们的能力。我们国家优先研究太空,正如我们所说的空间应用。
飞奔火星之路注定遥远而异常艰辛。印度选择就此一搏,如果成功,它将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国和欧洲之后第四个成功探测火星的航天机构;如果不成功,它也是第六个向遥远火星发起挑战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安德鲁·柯提思就此作出分析。
安德鲁·柯提思:研发卫星和发射装置目前成为一门巨额利润的大生意。印度可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发射技术,以后试图帮助其他国家和机构发射,换取酬劳。同时这也能令印度在各国太空探索竞争中占上一席之地。(记者邢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