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救灾准备不力 菲总统未能向世界证明不再贫困
巨大的损失让菲律宾成为11日举行的1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焦点。菲律宾代表团团长萨诺在开幕式现场含泪控诉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缓慢带来的恶果,并称将用绝食的姿态向发达国家追讨“气候债”。
为什么菲律宾自身没做更好准备?类似的质疑不在少数。《悉尼先驱晨报》12日分析说,菲律宾每年遭遇热带风暴袭击约20次。“海燕”到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本该抵御风暴的庇护所被摧毁了,预见中必需的救援措施没有来。最重要因素在于风暴太猛烈,风速超过每小时200英里,海浪席卷沿海居民点,没有国家面对这种灾害能没事,而菲律宾特别不适合应对这场危机。
在外界看来,菲律宾救灾准备不力的最明确解释或许正是这个国家最难解决的问题——贫困。彭博新闻社称,这个GDP总值约2500亿美元的国家,1/4的人口每天靠1.25美元生活。美国“波士顿网”说,菲律宾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65位,还不如刚果共和国,这造成许多家庭建筑都是用木头等轻型材料建造的。而政府没资源投资于抵御自然灾害和实施救灾的基础设施。风暴4天后,塔克洛班几乎仍无法进入。
菲律宾面对的挑战不仅涉及国家资金短缺。《华盛顿邮报》对比说,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进行巨大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但菲律宾政治体制却让中央统一管理变得非常困难。菲律宾是多元化国家,地方政府有一定自主权,这有利于政治稳定,但让中央政府难以推进巨大基础设施开发,在遭遇自然灾害后也难以组织全国统一救灾。
《悉尼先驱晨报》12日说,几个世纪来,日本经常遭遇地震。日本人相信政府肯定能提供援助,几乎所有平民都遵守撤离指令,几乎没有任何抢夺物品的现象。虽然应对福岛核电站危机不力,但日本政府还是在2天以内成功撤离了50万人,并提供12万条毯子和11万升汽油。国家救灾能力的差距不光是政府派出飞机、清理道路的能力,更在于政府如何赢得社会信任。彭博社称,“海燕”既是阿基诺面临的考验,也是机会。如果他能督促救援速度和效率,他能向世界和本国人民证明,菲律宾长大了,这个国家不再是退居“二线”,任凭他人接管的被救国。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庄铭灯 李珍 于景浩 杨明 甄翔 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