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热议中国改革部署 关注三中全会公报多个亮点
中新网11月13日电 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闭幕,当天发布的全会公报引发外媒第一时间关注和解读。对于这份新一届中国政府的“首份改革政策蓝图”,境外主流媒体对其中的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多个“亮点”进行了分析。
首份改革蓝图公布 改革“总部署”受关注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称,本次三中全会备受期待,而这份公报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公布的“首份改革政策蓝图”。
《纽约时报》13日文章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束了他们为期四天的会议,“这次会议将为习近平和李克强未来十年执政制定宏观政策路线图”。在会上他们誓言推进改革,让市场竞争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日关注了三中全会闭幕的消息。BBC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会议最重要的文件,是“描绘未来中国改革的总路线图”,这一文件被认为是中国今后10年的“改革总部署”。
BBC注意到,公报说,中国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公报还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报道引述公报内容称,中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闭幕,会议描绘了中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路线图。”路透社12日解读了近5000字的公报,并同样在报道中列出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及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要点。
外媒关注公报中多个“亮点”
全会公报中,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要点都成为外媒关注的“亮点”。
美国《纽约时报》13日报道称,本届三中全会公报若干要点中,中共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纽约时报》还关注到,公报宣布将设立一个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报道称,这个新委员会的中文翻译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同名,但没有解释这个新委员会的职责。
报道还说,关于深化改革,公报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此,中共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和落实。
新加坡《联合早报》同样认为,宣布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公报一大亮点。报道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分析指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涉外决策分散,将涉外工作集中化是有必要的。
全会公报同时提出,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公报称,这套体系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华尔街日报》认为,这说明中国政府相信到一定阶段保护环境要比开采自然资源更加重要。
“中国市场化改革将显著推进”
此次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同样成为外媒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发表长篇评论称,长约5000字的全会公报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会公报显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将显著推进。
文章称,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调为“基础性作用”,三中全会报告则将之提升为“决定性作用”。表述上的加强反映出,当局希望借助市场的信号,为企业提供更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及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外界对市场化改革的期盼”。
《联合早报》还分析,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也是“基础性作用”,。今天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比过去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Jim Yong Kim)12日在华盛顿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他表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慢,但中国仍在改革道路上前进,预示中国将出现较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 13日称,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际,中共阐述了多项改革举措,承诺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国在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制定了路线图。
报道指出,尽管文件还要靠相关政府部门拿出实施办法,但是有关利率、土地、能源和水资源的定价将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驱动的说法,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