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两大宗教共同圣殿 145吨黄金筑就屹立千年
任何一个跨入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人,都会被这座建筑迷醉。这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所有教堂的“祖庭”,也是世界上两大宗教共同的圣殿。它那千年不衰的美蕴于何处呢?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伊斯坦布尔历史中心区。远远望去,这个泛着淡粉色的庞然大物已经给人一种庄严厚重的崇高感了。尽管从外观来看,教堂周围大大小小的圆顶、四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众多的附属建筑和参差的围墙杂然共处,使得整个景观略显零乱,但当你进入教堂内部,看到的却是和谐之美的最高典范。
参观者从侧厅进入教堂,穿过连绵的拱廊来到开阔的正庭时,眼前豁然开朗,天光从顶部的扇扇天窗投射下来,精雅玲珑的廊柱匡约着空间,形成完美的对称,而几面阿拉伯花体字的巨大圆牌及马赛克墙面装饰,则将华贵与瑰丽的印象推向极致。置身其中,人们会有种目不暇接、如梦似幻的感觉,不禁放轻脚步,屏住呼吸,惟有在心中暗暗赞叹,同时冒出一连串的问题:是谁建造了如此的建筑杰作?如此摄人心魄的美,其奥秘何在?
公元532年1月,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发生了暴动。此时的帝国尚处于强盛时期,统治着希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巴勒斯坦、埃及、意大利的一部分。最终,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以血腥手段将暴动镇压了下去,但暴动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堂被彻底烧毁了。
这场腥风血雨的暴动却恰巧成为建筑史上最宏伟建筑问世的契机。在被烧毁的教堂的原址建起了更为雄伟壮丽的新教堂——圣索菲亚教堂。
直到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每位皇帝加冕仪式都在圣索菲亚教堂举行,因而在漫长的9个世纪中,这座教堂一直充当着东正教世界的精神堡垒。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君士坦丁堡,将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在其后的近5个世纪中,穆斯林们都聚集在这里向着麦加的方向祈祷,这种情形持续到1934年,是年,索菲亚教堂成为国家博物馆。
如今,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参观。
教堂西南门之上有一巨幅马赛克画,画幅中央是怀抱圣子的玛利亚,她的右边是君士坦丁,以托盘向圣母奉献以他命名的城市君士坦丁堡,而建造索菲亚教堂的查士丁尼一世在圣母的左边,向她献上这座教堂。在这座教堂中,像这样精美的马赛克画数不胜数,证明拜占庭的能工巧匠们不仅可以用各色的小石子在灰膏的墙体上拼贴装饰图案,而且可以制作圣像画。
进入正庭的中门由青铜铸造,它曾经是皇帝的专用门。从这里放眼一望,人们立刻会懂得,为何当年在索菲亚教堂举行落成祝圣典礼,皇帝查士丁尼从这里步入教堂时会想起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发出这样的慨叹:“所罗门,我胜过了你!”
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是查士丁尼最骄傲的部分,而从青铜大门这里观看穹顶角度最佳。教堂的整个顶部有足球场大小,穹顶位于其中央,直径31米,最高处距地面56米,尽管体量庞大,却给人一种轻灵飘渺的感觉。天光从40扇环拱着它的天窗射进来,仿佛是教堂内部的灯光,更增添了它的轻盈感。
在1000多年前的技术条件下,怎么能够将如此大胆的建筑设计变为现实?有关索菲亚教堂设计施工的资料已然丢失,直到罗马建造圣彼得大教堂,在近1000年的时间内,圣索菲亚教堂一直是无与伦比的,并且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建筑技术的秘密。
索菲亚教堂的圆顶不是像此前的教堂那样直接加在一个圆形建筑之上,而是史无前例地采用4根隐藏在两侧偏廊之内的石柱作为支撑,此外,穹顶采用了“帆式结构”,以更好地将圆顶的重量分散到方形的建筑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