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印度两遭风暴遇难者差几百倍 菲需学灾前防患

2013年11月20日 11:27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据英国路透社11月20日报道,1999年,一场强风暴袭击印度奥里萨邦,造成巨大破坏,超过1万人遇难。上月,类似强度的风暴再袭奥里萨邦,又一次造成巨大破坏,但这一次只有15人死亡。死亡人数的显著差别可以用一个因素来解释:在2013年风暴来袭前的数年,印度当局部署了详细计划,保护当地民众。

  报道称,全球媒体都在报道台风“海燕”在菲律宾造成的破坏,但印度奥里萨邦的经验值得注意。在菲律宾,已有4000多人因“海燕”遇难,而死亡人数还可能继续上升。美国、英国等国已派遣军舰前往该地区,以协助救灾。尽管国际救援是必要而善意的,但残酷的现实是,一切灾后应对措施都只能有限地减少死亡人数。在大多数灾害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政府和捐助者在灾前若干年对“备灾”措施的投资多寡。而这方面的人道主义措施却鲜有人关注。

  报道指出,在印度奥里萨邦的例子中,备灾措施的价值显而易见。印度政府部门对数千人进行了应对风暴的培训。他们在人们居住地的几公里范围之内建立了几百处防护棚,并指示地方官员逮捕那些拒绝在风暴逼近时撤离住所的人。

  但是,菲律宾的备灾措施似乎远不如印度。公认的事实是,菲律宾面临着巨大的气候挑战。但即便是将台风“海燕”的空前强度考虑在内,菲律宾在灾前强化当地社区抗灾能力方面的投资仍然太少。

  报道最后提到,菲律宾以外的国家也应当吸取教训。总体而言,用于降低未来自然灾害风险的捐款太少。智库“全球人道主义援助”(Global Humanitarian Assistance)的报告表明,去年全世界发展援助支出中只有不到5%用于降低灾害风险。这一比例太小了。当自然灾害来袭时,震撼人心的电视报道几乎总能带来政治家和公众的慷慨解囊。这固然可以理解,但必须反思如何将捐款用于在灾前保护民众,而不只是灾后救援。(记者 张晓芳)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