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难逃“泰式民主怪圈” 王室与军队左右政局(2)
主动下台是最好出路?
目前,尽管为国王庆祝生日能让英拉稍作喘息,但英拉政府可能仍难逃被一步步逼入“死胡同”的境地,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研究所主任提迪南·蓬素提拉看来,英拉及其政府不排除被推翻的可能。
提迪南·蓬素提拉分析,如果反政府人士推翻英拉政府,那么泰国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政治危机,因为政府支持者“红衫军”必然会重新走上街头,发起更加猛烈的抗议浪潮。另外,也不排除军方介入导致军事政变,但军政府不可持续,同样会遭到更加激烈的抗议,还会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还有一种可能,即反政府活动以失败告终,英拉继续执政,但也难以长久维系,虽然反对派代表的可能只是少数选民,但其能量不可低估,因为他们的背后有一些“大人物”的支持,绝不会善罢甘休,动荡的局面将继续延续。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英拉目前面临的最好出路就是主动下台、重新大选。从选民基础来看,过去两年英拉执政期间,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稳步增长,为泰党政府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主流民意基础,被“逼宫”下台后东山再起也有可能;从政治人才来看,109名被禁从政5年的原人民力量党、泰国党、中庸主权党的成员12月已获得政治解禁,这批亲他信派老牌政客中的一部分人3日向为泰党提出入党申请,因此即便重新举行大选,为泰党也有一定胜算。
不过,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一方面,英拉已多次公开表示不会辞职或者解散国会,如果此时这么做等同于打自己的巴掌;另一方面,2006年他信遭遇军事政变之前,实际上也遇到过类似的政治窘境。当时,由于“黄衫军”的频繁集会,他信自信可以赢得选举,因此果断解散国会,试图以重新大选的方式化解危机,但没有料到当年4月举行的选举遭到反对党抵制,只有他信的泰爱泰党和几个小党参加,导致选举名存实亡,难以服众。几个月后,军事政变发生;此外,重新大选也不是反对派现在所愿意接受的。
王室与军队左右政局走向
当下,外界所能见到的泰国,正在被反对派——“黄派”力量独领风骚。然而,实际上的力量对比并非如此。英拉政府毕竟是民选政府,“红派”力量不容小觑。与代表城市精英阶层利益的“黄派”不同,“红派”的主要支持者、即所谓的“红衫军”大多是来自东北部和北部的草根阶层,不仅数量众多,其行动也更难预料和掌控。一旦“红衫军”大规模介入,与反政府的“黄派”产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著名学者帕文怀疑,反对派人士之所以不断公然叫板英拉政府,正是想逼迫对方动武,让局势发展到无力掌控的程度,进而刺激军方介入,再一次以军事政变的方式结束“他信领导下的政权”。
然而,动武必然会引起民众反感,对于英拉而言可以说是“下下策”。2011年,“红衫军”在曼谷街头举行反政府集会,其间时任民主党政府调动军警对示威者实施武力清场,导致90多人死亡,近两千人受伤。这场悲剧让外界对于泰国的街头政治运动心存余悸。民主党在次年的选举中也遭到溃败。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12月3日,英拉政府才作出了“惊人举动”,已经严守多日的总理府和曼谷市警察局竟然主动向示威者敞开大门,示威者在一片和平的氛围中完成了对这两个地方的“象征性占领”。
“这就像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英拉一再示软,反对派也无能为力,”一名分析人士说。一些人认为,就目前来看,英拉的战略得当、效果明显,反而令对手处于尴尬境地,其背后应该有一个比较厉害的智囊团队。但是,在国王生日过后,反政府浪潮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其下一步的策略难以预知。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政治之所以复杂,还源于另外两股强大势力的存在,即王室与军队。自193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来,泰国的民主制度大体经历了军人执政、官僚掌权、民主选举等发展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泰式民主”机制。在国王拥有绝对权威却不干政的同时,执政党与反对派斗争异常激烈,双方常陷入鱼死网破式的对决,导致国家陷入周期性动荡;在党派斗争无法调和时,军方则扮演“收拾残局者”角色,发动政变进行“政治洗牌”。从1931年至今,泰国发生了18次政变和未遂政变,这一频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罕见。
目前王室尚未对政治局势做出任何表态。英拉自上台以来积极改善与军方的关系,军方也已多次表态将保持中立。一些分析师认为,未来,军方态度可能是决定泰国当下政治危机的突破口。(记者 黎藜 明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