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的“泰囧”:泰国乱局持续 政治缠斗引困惑(2)
点燃导火索的特赦法案
回溯事件的发展,一项特赦法案草案是点燃这场乱局的导火索。
11月1日,泰国国会下议院通过由执政党提出的特赦法案草案。根据这份被称作“一揽子赦免”的法案,从2006年9月19日军事政变至2013年8月8日期间,所有涉及政治集会的罪犯将获得赦免。但反对党认为,特赦法案是为英拉哥哥、前总理他信量身定做的。随即宣布将在曼谷街头举行“持久战”式的集会示威活动。
他信下台后,泰国政治就不断陷入“红”“黄”争斗之中。“红衫军”是他信支持者,大都来自乡村或城市平民阶层,支持他信具有惠民性质的经济政策;“黄衫军”是反对他信者,多数为城市精英或中产阶级,指责他信集团大权独揽、贪腐严重。
“在泰国,这两种颜色简直势同水火。每当他信的人执政,黄衫就走上街头;反之,红衫登场,轻则闹闹哄哄,重则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泰国记者李宋说。在2006年以来的多次抗议中,流血冲突时常发生。
泰国问题专家、前总理他信的传记作者之一克里斯·贝克更清楚地看到,红黄阵营各自人数众多,“一次暴力事件就可能导致局势失控”。
就这样,泰国的政治分裂与社会矛盾,被清晰地标明在衣衫色调上。
就在英拉推动特赦法案之际,他信11月初接受韩国媒体采访,也不讳言回国“时机成熟”。消息传回,反对阵营怒不可遏,11月11日上万名示威者在曼谷集会,向政府施压,要求停止审议并撤销特赦法案;同一天,泰国国会上院全票否决法案,英拉也承诺放弃。
但示威者并不买账,要求英拉下台。“最重要的是推翻整个他信集团,希望能使所有和他信有关的政治人士从此清除出政界。”一个头戴“英拉下台”标签的示威者对BBC记者说。
“英拉在推动特赦法案时,严重误判的公众的情绪和反对派的力量。”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评价。
局面逐渐不可控制?
11月15日,泰国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分别向国会上下两院提交针对英拉和多名政府高级官员的弹劾案和不信任案,表明这场政治纠纷的矛头已从阻止特赦法案,转向推翻英拉政府。
11月25日,成千上万的示威者包围财政部、内政部、警察总署以及电视台等地。一些政府部门因示威游行无法正常办公。同日,英拉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政府决定将在首都部分地区实施的国内安全法扩大到全城。
11月26日,示威者强行进入农业部、旅游和体育部以及运输部,切断电源,要求工作人员立即离开大楼。也是这天,法院批准对反政府集会领导人素贴的逮捕令。
11月28日上午,国会下议院(500个议席大部分由英拉领导的执政联盟控制)投票否决对英拉的不信任案。数小时后,警察总署电力供应被人切断。抗议示威蔓延全国。
这是英拉上任以来第二次遭遇不信任动议。去年11月底,民主党对英拉提起不信任案,但英拉也凭借多数议席顺利过关。
11月29日,示威者蔓延至军方“地界”,要求军方就支持示威者还是政府表明立场。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党首、前总理阿披实当天出现在人群中。英拉同日表态,不会解散议会、提前举行选举,因为是这种做法也可能无法令示威者“满意”。
11月30日,上万名“红衫军”聚集在泰国国家体育场,声援英拉。当晚,他们与附近蓝甘杏大学反政府学生发生冲突,发生枪击事件。曼谷城市管理局紧急医疗中心确认,冲突已造成包括1名学生在内的4人死亡,57人受伤。
国家警察发言人比耶·乌塔约当晚宣布,“从今晚起,将有军人值勤,协助维持治安”,来自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大约2730名军人将参与治安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