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飞向太空的“动物敢死队”:小狗进入太空被吓死

2013年12月22日 13: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飞向太空的“动物敢死队”:小狗进入太空被吓死
飞上太空的第一个地球生命小狗莱卡。
身穿太空服的猴子被绑在坐椅上。

  本周初,伊朗第二只太空猴“吉利”搭乘航天器飞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这是伊朗近年来第三次将猴子送入太空,如果说今年早些时候的第二次发射成果备受“假猴”传言困扰,那太空猴“吉利”无疑为伊朗的“火箭送活猴上太空”事业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从 太空回来以后,被捆绑在座椅上的吉利向外张望,接受伊朗人的掌声、欢呼以及“国民英雄”的美誉。殊不知,这只猴子只是近百年来千千万万位“动物航空员”中有幸活下来的一位。本期视点,让我们回顾那些为了人类的太空事业而壮烈死去的“动物航空员”。 文字:郑佳文

  一千个“动物航空员”,一千种壮烈死法

  第一阶段:出师未捷身先死

  前苏联科学家爱把狗送上太空,美国科学家则更热衷于让猴子成为“太空先锋”。不幸的是,大多数美国“太空猴”都在早期的太空实验中魂断九霄。

  1948年6月11日,带着美国人民的希望,猕猴“艾伯特一世”随“V-2远程火箭”发射升空,但不幸的是,这只猕猴在飞行途中死于窒息。“艾伯特一世”连看到机会的机会都没有,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第一猴。

  1949年9月16日,猕猴“艾伯特三世”搭乘的火箭在升空到一万米时发生爆炸,导致“艾伯特三世”尸骨无存,此后,美国科学家又先后将“艾伯特四世”、“艾伯特五世”两只猴子相继送上太空,它们都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先后遇难。美国宇航局甚至没有详细记录这两只猴子的死因。

  直到1959年5月28日,猕猴艾布尔和松鼠猴贝克尔搭乘“朱比特”号火箭飞到了距地球480公里的太空中,并安全返回地球,美国才有了第一个能活着返回地球的太空猴。

  第二阶段:进入太空被吓死

  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二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搭乘了即将飞上太空的第一个地球生命——小狗莱卡。

  莱卡在全世界的关注下进入专门为它设计的、火箭头部的加压密封舱内,开始了太空征程。但不久之后,前苏联官方之后公布了莱卡命运的“官方”版本:莱卡完成了长达一周的飞行任务,到达离地球1600公里的高处后死去。

  但在2002年,当时的生物医学家马拉山科夫揭示了关于莱卡命运的“真相”:其实,莱卡当年刚飞上天没几个小时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

  原来,科学家们在莱卡身体表面和皮下安装了感应器,用来监测它的呼吸和心跳,进入太空后,监测数据会自动传回地面。莱卡身上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莱卡上天不久,心率达到平日的三倍;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莱卡承受着巨大的痛楚。

  莱卡短暂的太空旅程证明,哺乳动物能够承受火箭发射后一定的严酷环境,为载人飞行铺平了道路。

  美国宇航局曾将一只叫“波尼”的猴子送上太空,以模拟人在太空中的生理反应。顺利在太空中飞行8天后,波尼突然感到不适。虽然它很快被运回了地球,但一天后还是不治而亡。科学家发现,波尼的身体上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孤独”。自波尼事件后,科学家才开始让猴子成双成对地上天。

  第三阶段:

  返回地球难得好死

  如果前苏联小狗莱卡未被吓死,那么等待它的命运其实也很残酷。在科学家们收集完感应器传回的数据后,它将吃完最后一顿含有剧毒的晚餐,然后安静地死去。

  被执行安乐死

  听起来残酷的安乐死,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一项“动物福利”。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人类的太空技术才刚刚起步,科学家们尚无法预测假如动物上了太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科学家也完全没有把握动物们在安全地到达太空后,能够安全地把它们带回地球。以安乐死的方法结束生命,对许多动物来说是身体痛苦的终结。

  即使到太空科技发达的21世纪,许多成功回归地球的动物也要接受安乐死的命运。因为除了失重,动物们在太空中还要经受大剂量的太阳和宇宙辐射的考验。今年5月,俄罗斯一个装载老鼠、蝾螈等生物上太空进行测试的太空舱周日返回地球,在长达1个月的太空旅程后,大部分被送上太空的动物均因强辐射“壮烈牺牲”。幸运生还的动物也要接受安乐死,然后被解剖、研究及分析。

  归途中被“撞”死

  1949年6月14日,美国猕猴“艾伯特二世”终于被送到了距地面134公里高的地方,成功获得“太空第一猴”的桂冠。返回地球时,火箭的降落伞出了故障,在火箭和地面猛烈的撞击中“艾伯特二世”灰飞烟灭。

  着陆后被热死

  1951年9月20日,艾伯特家族的另一个后代“艾伯特六世”和11只老鼠一道搭乘空蜂火箭开始了航天旅行。“艾伯特六世”和两只老鼠搭乘的火箭成功着陆,美国人民欢欣雀跃,但科学家随后发现“艾伯特六世”和2只老鼠在着陆 2小时后死了。美国宇航局在调查后公布了“艾伯特六世”的死亡原因:因密封舱温度过高而被热死。

  第四阶段:

  名利本是身后事,最苦莫过含冤死

  计划在2020年实现载人航天的伊朗今年是航天界的“话题国家”,一切只因为他们的航天猴含冤而“死”了。

  今年2月份,伊朗第二次发射火箭,声称已将太空猴送入太空并安全带回地面。根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的画面,发射前一只身穿太空服猴子被绑在坐椅上,图像显示这只猴子的右眼上方有一个明显的红色胎记,还有一圈围绕头部的浅色毛发。但这些明显标记在报道太空舱成功回收、猴子成功返回地球的消息中的猴子身上却没有:这只被伊朗视为“国民英雄”的猴子的右眼上方没有胎记,而围绕头部的浅色毛发也不见了。

  外媒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其一是伊朗根本没有发射火箭;其二是伊朗成功发射并回收了太空舱,但发现原来的猴子已死亡,伊朗羞于承认任务失败便用另一只活猴代替。

  如第二种猜测成立,那么这只为航天事业牺牲的猴子比起史上其他牺牲者都不幸,不说青史不留名,连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去了。

  减少动物宇航员

  牺牲的三个准则

  从失败的经验中,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动物选择、训练上都总结出了自己的准则,以期减少动物宇航员的无谓牺牲。

  “小杂种”母狗最合适

  俄罗斯在挑选太空狗时,选择的几乎都是“小杂种”狗。第一个原因是太空舱比较狭窄,火箭载重量也小,太空狗的体重不能超过6公斤,身高不能超过35厘米,“小杂种”狗更适合。第二个原因是“小杂种”狗对环境适应力强,更易在太空中生存下来。

  相对于公狗,母狗也更合适。公狗耐不住性饥渴,难于管理,优秀的母狗就有机会加入俄罗斯的太空狗队。在这种情况下,母狗莱卡才有机会成为“太空第一生物”。

  心理健康比体格更重要

  要承受太空中异样的外在环境、难以想象的孤独,太空动物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小狗莱卡正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最后才被吓死的。

  1961年1月31日,美国黑猩猩哈姆在接受250多个小时训练后进入太空,它的任务就是看到仪表盘上闪蓝光时扳动拉杆。在太空舱进入太空后不久,心理素质过硬的哈姆镇定自若,顺利地扳动了拉杆,让太空舱成功地降落在海洋里。

  按宇航员标准训练动物

  如今,科学家在训练“动物宇航员”时,完全是按照选人类宇航员的标准来的。中国1966年上天的小狗“小豹”和“珊珊”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上天前,“小豹”和“珊珊”要走“独木桥”,锻炼平衡能力;被捆绑在木板上不断翻转,增强抗眩晕的本领;捆在震动器上,预先温习火箭发射时的强烈震动;装进小铁箱,用离心机高速旋转……

  记者手记

  它们让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动物宇航员的牺牲史实际上也是人类的技术成长史。正是通过这些血淋淋的牺牲,人类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进入太空、登上月球、继而向火星和外太空发起挑战。它们是人类的英雄。

  如今,技术发展让动物们献身于人类航天事业的几率大大降低,但航空业的发展依旧离不开动物。猴子、猩猩、狗、青蛙、鱼、老鼠……将帮助我们解决有关人类探索更远太阳系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宇宙辐射对生物的影响、哺乳动物在失重状态下的生育模式、火星的重力环境与地球的相似性……

  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些还在为人类太空事业做贡献的特殊宇航员,因为正是它们揭示了生命的美丽、让浩瀚的宇宙不再寂寞。

【编辑:李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