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欲搬迁首都 分析称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新闻背景
伊朗媒体24日报道,伊朗议会正考虑把首都从德黑兰迁至其他城市,因为德黑兰现在人口众多、交通堵塞且空气污染严重。伊朗议会通过议案着手研究迁都问题,伊朗将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用两年时间研究新都选址。不过,伊朗政府反对这一提议,认为成本太高。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李明波:伊朗有迁都的想法是因为首都德黑兰面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而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首都或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通病,像埃及开罗、马来西亚吉隆坡和印尼雅加达等城市都存在这些问题。
赵海建:这可能因为当初的城市规划没有预想到城市发展速度会那么快,未能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王希怡:德黑兰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缺陷在于这座城市处在地震带上,地底下有上百条小断裂带,一旦发生大地震损失难以估量。
赵海建:大城市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而非提前预设的,甚至连所谓的都市病,它也是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产生的。那些需要考虑迁都的国家,往往是因为发展过度集中在首都上,没有别的规模相当的大城市可以分担职能、分流人口。
王希怡:说到底,这是一种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导致的畸形。
李明波:对,城市病比较严重的地方,往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比较严重。伊朗全国人口7000多万,德黑兰人口就占了1000多万,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比例,必然会出现交通、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
王希怡:一些国家就设了一个以上的首都,很好地实现了城市职能分担。比如荷兰,法定首都在阿姆斯特丹,但王室、国会和多数政府机关、外交使团都在海牙办公。还有南非,设了三个首都,把比勒陀利亚作为行政首都、开普敦作为立法首都,布隆方丹作为司法首都。当然,这和南非由四个共和国组成南非联邦的历史背景分不开。
李明波:类似的例子还有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等。
迁都的前车之鉴
王希怡:堪培拉是从一开始就定位为首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不过这会导致一个相反的问题出现,就是不那么“宜居”,能留住的常住居民太少了,缺少了我们中国人所重视的“人气”。很多澳大利亚的官员和议员都是白天从悉尼、墨尔本等城市赶去上班,下班后就赶回悉尼、墨尔本,剩下堪培拉整座城市变得空荡荡的。
李明波:但评价一个城市能否担当起首都的职责,首要的标准恐怕应该不是“宜居”,而是看它能否很好地承担起行政首都的职能。
赵海建:美国在这一点就做得比较好,首都华盛顿特区只承担政治首都的职能,其他经济职能可以由纽约、洛杉矶等其他大城市承担。
李明波:最近几十年里,迁都的案例也有。如哈萨克斯坦从阿拉木图迁到了阿斯塔纳。巴西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了巴西利亚。这两个新首都几乎都是新建的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空城”现象。
赵海建:这可能和历史有关系。毕竟这两个新首都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王希怡:不过这两个迁都的案例都有些久远。当时的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平衡性,而不是现在这些“城市病”。
李明波:那我再举一个眼下的例子。韩国行政首都世宗市在去年7月成立,但由于可能时间尚短,目前来说城市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公职人员也有抱怨,觉得要从首尔迁到世宗通勤成本大幅增加。
赵海建:美国华盛顿特区也是,有时候晚上一条大街上稀稀拉拉的看不到一个人。华盛顿有个小机场叫里根机场,来往的就是专门从外地赶来上班然后下班就离开的国会议员。
迁都更要算经济账
李明波: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讲,迁都确实是解决城市病一个出路。但实际上说易行难。其中一点就是经济问题,迁都涉及大量金钱。还有如何迁走在德黑兰“安家”的庞大政府机构,实际操作上也是一个难题。
王希怡:另一难题在于,出于遭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制裁等原因,伊朗的经济状况似乎难以负荷这么庞大的一笔支出。迁都提案已经遭到了行政部门的强烈反对,认为这只会带来不必要的财政负担。资金来源不解决,迁都都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李明波: 所以伊朗政府的态度是反对迁都的。伊朗的经济学家替政府算了笔账,迁都起码要花费几十亿美元。
赵海建:伊朗有专家建议将首都迁往现有的大城市,如伊斯法罕,因为这些城市的设施相对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迁都的经济负担。不过,目前来看,迁都要落实到具体实施的程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李明波: 此外,还有种阴谋论的说法是伊朗还有一个战略安全上的考虑,以备未来战时需要。毕竟伊朗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没有缓解,国际上一直有担心美国可能会对伊朗动手。
赵海建:韩国建立新首都世宗市,缅甸从仰光迁都到内比都,也都有这种军事安全上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