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南极被困船救援等天时 中国直升机将撤离人员

2013年12月31日 06:4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受恶劣天气、能见度差等问题影响,中国破冰船“雪龙”号和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30日救援被困南极冰面的俄罗斯游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计划受阻,救援行动被迫停止。早前,法国破冰船“星盘”号也因性能不佳停止救援行动。俄外交部30日表示,如果天气条件允许,将用中国“雪龙”号上的直升机撤离被困船只上的人员。

  由于天气状况骤然恶化,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24日在南极洲附近被厚冰困住。距事发地点最近的3艘破冰船:中国“雪龙”号、法国“星盘”号和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前往救援。据俄新社30日报道,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当日发布消息称,“雪龙”号和“南极光”号曾行驶到仅距“绍卡利斯基院士”号6.5海里的位置。但由于当地天气状况持续恶化,两艘破冰船被迫后撤。“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伊戈尔·基谢廖夫表示:“破冰船一直慢慢地在试图打开靠近我们的通道。但数次被迫停下来,最终没有成功。”现在破冰船不得不寻找其他的途径靠近被困船只。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表示,如果无法冲破冰层靠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未来有可能会借助停放在中国“雪龙”号上的直升机撤离被困船只上的人员。但目前天气状况继续恶化,直升机无法起飞,只能等到31日天气状况好转后再实施新的救援行动。国家海洋局极地科考办公室主任曲探宙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前方传回的最新消息,当地天气在继续转坏,浮冰情况越来越复杂,如果这一地区的浮冰越来越多,“雪龙”号、“南极光”号和“星盘”号都会有危险。现在各方还在协商下一步的营救对策。直升机救援只是一个方案,不一定会实施。目前被困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上还有比较充足的补给。一旦天气转好,冰面融化,也许不用直升机,游船就能自行脱困。而如果天气不好,这条游船上没有可供直升机起降的平台,直升机只能在冰面上接人,游船上的人也要下到冰面上,这个过程很危险。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工作人员已表示,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离开船只。船长基谢廖夫表示:“我们召开会议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做出决定,留下17人坚守岗位,我们将战斗到底。由于天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冰层开化,我们就可以突出去。另外,美国的‘北极星’号破冰船也正在驶往这一地区。它已越过赤道开往悉尼,预计在两周后会抵达这一地区。这是一艘重量级极地破冰船,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困境。”

  30日,“雪龙”号上的直升机曾环绕“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飞行,勘测被困船只附近的冰情,为下一步救援做准备。曲探宙表示,“雪龙”号是一艘科考船而非救援船,不可能长期在救援地停留,考虑到在冰上航行所消耗的燃料远大于在水上航行,再这样下去,“雪龙”号也会成为被困和遇险的对象。

  目前全球破冰船队中,功率超过1万马力的破冰船有50艘。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破冰船队,而且是唯一拥有7艘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美国赴极地科考都会租用俄罗斯的破冰船开道。美国拥有4艘破冰船,日本、德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挪威、荷兰、中国和法国各有1-3艘。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主要利用船头形状和自身重力,并配合一定的速度将冰层压塌。它属B1级破冰船,只能以1.5节的航速(约每小时2.8公里),连续破1.1米厚的冰。据曲探宙介绍,“雪龙”号是具有一定破冰能力的运输船,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破冰船。

  据报道,“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搭载的主要是赴南极旅游的游客。南极游有一定风险,以前阿根廷游船曾在南极触礁沉没,也有其他国家的船只在南极游过程中出现过险情。在紧急情况下,各国对南极事故船只救援能力有限,就算是俄罗斯这样有丰富极地航行经验的国家,因为地处北极,派破冰船救援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据曲探宙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旅行社具有组织南极旅游的资质和能力,中国游客赴南极都是搭乘国外的旅游船,国内组织南极游的旅行团只是负责替境外旅行社招徕顾客。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马晴燕】

【编辑:燕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