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极大营救牵动全球目光 中国施救受到赞扬

2014年01月06日 08:5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据外电报道,2014年1月2日,雪龙号启动 “雪鹰”直升机已从受困俄船只救出了两批共24名乘客,并已成功转移到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船上。第三批次的12名乘客也正在转运中。  

  一场被许多外媒称为“救援大戏”的极地营救活动在南极海域持续上演。最新加入的是美国“北极星”号破冰船,“几乎拥有世界最强破冰能力”的“北极星”号5日从澳大利亚出发,前往南极营救被厚冰围困的中国“雪龙”号和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雪龙”号此前成功完成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52名受困乘客的救援,却使自己陷入浮冰围困之中。

  在感叹南极凶险的同时,也有人忍不住批评“肇事”的俄罗斯科考船:一支游客和科研人员混搭队伍的“冒失”惹出如此大的麻烦,把中澳等国真正的科考活动搅黄了。澳大利亚方面还开出高达40万澳元的“救援账单”。透过这次救援,有不少外媒看到中国不断扩大的极地脚印:尽管“雪龙”号救援受阻,但中国探索的边界却越来越宽,希望成为科技强国的中国,扩大南极科考绝不会只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企鹅。

  作为靠近北极的大国,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破冰船最多的国家之一。《环球时报》记者曾去过号称“极地首都”的摩尔曼斯克,那里几乎是所有俄罗斯破冰船的母港,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北极”级核动力破冰船。在那里,记者还见到世界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虽然已服役50多年,但它那拥有奇怪外形的巨大身躯停泊在苍凉的巴伦支海上,让人印象深刻。

  俄新网4日称,目前世界上功率超过1万马力的破冰船有大约50艘,俄罗斯数量最多,约为18艘,其中有6艘核动力破冰船,它们是俄开发北极的利器。虽然俄拥有多艘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破冰船,但都在北极地区活动,鞭长莫及。

  “一艘俄罗斯科考船的冒失行动居然把那么多国家的科考破冰船都难住,这表明南极海域的危险性和在南极实施紧急救援的复杂性,一些科学家对‘不必要的科考’行为提出批评,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这么多国家出动这么多船,谁来承担救援成本?”法国《十字架报》的质疑代表了不少人对“肇事者”的态度。

  法新社5日称,被困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搭载22名科学家、26名付费游客、4名记者和22名船员。营救行动引发一些批评。除了“雪龙”号,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和法国的“星盘”号破冰船也都中断南极科考任务赶来营救。法国极地研究所所长伊夫•弗雷诺表示,这场救援大戏迫使法国科学家放弃为期两周的海洋科考活动。他说:“不过我们相对还算比较幸运,中方不得不取消全部科考计划,澳大利亚同行非常生气,因为他们整个夏天都完蛋了。”

  《澳大利亚人报》以“极地救援耗资40万澳元”为题称,纳税人将为营救俄罗斯科考船上的科学家、游客和记者支付40万澳元大单。澳大利亚环境部长亨特说:“这件事提醒所有在南极海域活动的人,无论是捕鲸者、示威人士、相信气候变化的或者持不同观点的,都必须将安全置于其他一切事情之上。”

  对于外界的批评,“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负责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教授克里斯•特尼奋起回击,他在英国《观察家报》上撰文说,这次科考活动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次轻松欢快的旅游活动,活动受挫主要是运气不佳,而不是人为失误。

  【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李勇 杨明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谢戎彬 王跃西 甄翔 柳玉鹏】

【编辑:王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