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雾霾围城 中国清洁能源声望过分夸大
美国《环球邮报》2月18日文章,原题:为何中国清洁能源的声望被过分夸大?
尽管北京被浓汤般的浓雾包围,中国仍享有“致力于领导全球走向清洁能源未来”的声誉。
2010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宣称:“当历史学家回望21世纪的头十年时,他们将会说,最重大的事情不是‘大萧条’,而是中国的‘绿色大跃进’。”他写道,当美国人一心拯救阿富汗时,中国却致力于更清洁、本土制造的能源。读到这些话,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中国在可替代能源领域必将彻底击败美国。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美国能源信息署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2011年能源总消耗中,煤炭占69%、水力发电占6%、核能占1%,其他形式的可替代能源占1%。中国真正的能源供给中,绝大部分并非来自清洁能源。而美国同期的能源消耗构成是:石化产品占36%、煤炭占20%、可替代能源占9%、核能占8%。
这种认知差距缘于什么?一方面,中国的确向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产业投入巨额资金,201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绿色能源投资国。但另一方面,中国煤炭发电以更大规模扩展。有数据称,2013年,中国每增加10亿瓦特太阳能发电,就会新增270亿瓦特的煤炭发电。
中国对于煤炭发电的依赖还将持续。2010年至2015年,北京计划增加8.6亿吨煤炭产量,几乎相当于印度全年煤炭产量的1.5倍。当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令人称道的进展时,它在煤炭发电方面增速更快。(作者本杰明·卡尔森,伊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