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雕塑见证时局变迁 示威者敲掉五角星标志
英国广播公司(BBC)25日报道称,乌克兰示威者当天敲掉议会大楼顶上象征苏联时期的五角星标志。BBC评论称,乌克兰是一个酷爱城市雕塑的国度,却也是个酷爱推倒城市雕塑的国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市雕塑往往涉及政治人物,一旦改朝换代或时过境迁,“活人”就很可能殃及青铜或大理石雕塑的“死人”。
百年来乌克兰城市雕塑经历过几轮“大拆大建”:沙俄时代,乌克兰城市街头遍布4位沙皇和首相彼得·斯托雷平的雕像;十月革命和随后的战争,让这些沙俄时代的政治人物雕像几乎看不到了;1991年乌克兰独立运动兴起,独立运动人士又将清理的目标,对准苏联时代在各城市到处树立的列宁雕像。
不过这个“去列宁化”的城市雕像清理运动在乌克兰进行得并不平衡。在西乌克兰,列宁雕像几乎看不到了,在中部仍有一些,东部则拆得不多。“去列宁化”的方法也有很大差异,许多地方是直接推倒,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改头换面”,如“伟大的十月”纪念碑,就被改成“斯拉夫女神纪念碑”,纪念碑顶端圆球上的列宁雕像被“斯拉夫女神”雕像所替代。
此次乌克兰政治危机过程中,中部一些列宁像成为“斗争目标”,如基辅城中原存最大的一尊列宁像就被示威者推倒,一度代以一个“金马桶”,但正拟改以60个“小金人”替代。
沙俄的沙皇像当年被列宁像替代,如今用什么替代列宁?在利沃夫,有人提出,用乌克兰民族诗人舍甫琴科和二战期间乌克兰独立党派领袖斯捷潘·班杰拉取而代之。
但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一些更知名的苏联时代标志性雕塑的命运,尤其是建成于1967年、为纪念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建造的“祖国母亲”(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碑),和建成于1982年的“基辅城市落成纪念碑”。
如果仅看雕塑,它们并没有过多政治元素,但推倒列宁像的许多人,也并非真的憎恨列宁或列宁主义,而仅仅是将其当作“大俄罗斯”的“压迫象征”推翻的。照这个逻辑,真对“祖国母亲”下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