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两日”强化中国立场 警惕日重走军国主义
中日两国近来关系紧张,77年前的那场大屠杀也在此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之一。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30多万人遭受了日军的屠杀。然而日本却百般抵赖,这一直作为中日二战后的遗留问题之一未被解决。中日间在各自国内的宣传和两国间的论战谴责后,再次将此争端推到了风口浪尖。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确定,强化了中国立场。这既包括对待历史的立场,也包括对待当下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立场。这不是在宣泄也不是表达愤怒,而是在敲响军国主义的警钟。因为正是日本军国主义使得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受尽了苦难。抗战胜利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是非凡的,是近代屈辱史的翻身,也是获得国际尊重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一步。
二战后日本一直想要重新崛起,日本首安倍晋三在寻求“国家正常化”的道路上选择了与中国对抗的方式。在安倍的眼中,日本的“正常化”依靠的是政治上的右翼势力、国民间的民族主义和国际上美国的支持。
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并以此结束了战争的日本,其国民的心情是复杂的,战败的结果使日本国民笼罩在一种失败与耻辱之中,日本的重新崛起需要自信和底气,获得了经济自信的日本需要的是军事自信。参拜靖国神社已经使得安倍政府与周边国家的政治氛围紧张异常,几乎和周边所有国家陷入外交窘境。安倍奉行的是“赌博政治”,强硬的外交政策和撩拨民族主义是解决经济停滞和人口老龄化危机,看似有效却愚蠢的策略。
安倍通过将国内能源、金融业的政策放宽,公共资产的私有化,为跨国公司减免税款,控制通胀,引导大型企业结构改革等方案解决国内的经济困境。然而金融领域的改革并不能迅速的见效于实体经济,紧缩政策也只是望梅止渴,发展军工产业势必成为日本的下一个目标。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2月23日报道,安倍内阁已制定“武器出口三原则”的替代版——武器输出管理原则,该原则删除了“三原则”中“不向发生或可能发生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出售武器”的规定。分析认为,这一修改将扭转日本实施了几十年的武器出口禁令,强化日本军工武器生产系统,为日本发展军力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日本渐进式突破“三原则”限制,将会极大地刺激军工产业发展。日本军事工业寓军于民,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住友重工、三菱电机、东芝等20余家大型企业,以及承包其各项产品的约2500家企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工帝国”。
正如毫无掩饰地去参拜靖国神社一样,安倍也没有掩饰自己发展军事规模的野心,当朝鲜半岛局势升级,或日本与周边国家紧张关系升级的时候,安倍总是借题发挥,鼓吹来自外国的威胁,和日本“正常化”的紧迫,以此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为修改和平宪法赢得民间支持。当然,这也符合美国的意图,支持日本以贯彻其围堵中国战略,确保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