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两党就乌克兰局势互指责 入侵伊拉克成先例?

2014年03月07日 14: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2014年3月6日,乌克兰Myrnyi,俄罗斯海军凿沉俄海军奥恰科夫号(Ochakov)轻巡洋舰。下沉的船体堵住了5艘乌克兰海洋军舰,在南海军总部内动弹不得,据悉,该俄罗斯军舰是于4日,被俄罗斯军舰拖至该处。  


 

视频:乌克兰局势:克里米亚议会通过入俄决议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3月7日电 据美国媒体6日报道,美国政府内部近日掀起“谁弄丢了乌克兰”的大辩论,两党相互指责。保守派人士指责美国总统奥巴马外交政策过于软弱;左翼人士则归咎于前总统小布什,称其入侵伊拉克开创了先例。

  很多右翼人士坚称,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是奥巴马采取软弱外交政策造成的。一些左翼人士则指称是前总统小布什的错,他对伊拉克的入侵创造了一个先例。而整个政界都在指责情报界,说他们没能预见到俄罗斯会向克里米亚半岛派兵。

  这场“谁弄丢了乌克兰”的争论,和冷战期间常见的那种相互指责有着诡异的相似性,但这次有21世纪科技的助推,还加入了一些21世纪政治风味。在演说与专栏中,在Twitter、有线电视脱口秀以及国会听证会上,各党派人士抓住一切机会,试图将这场东欧危机描绘成对政治对手的控诉。

  奥巴马作为总统自然成为多数批判的目标,有人指责他过分软弱,不只是在对付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显得软弱,还有对叙利亚、伊朗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无赖角色。事不凑巧,偏偏这时候他提出了将陆军规模削减至二战前水平的方案,更是向鹰派拱手送上更多弹药。还有些人不忘把枪口对准前国务卿希拉里,他们知道她可能会参加2016年的总统竞选。

  “说到底这都是窝囊的外交政策造成的,”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在对一个保守派政治团体讲话时说。“总统损害了美国在世界上的信誉,”共和党领袖、肯塔基州参议员麦康奈尔在参议院说。

  最挑衅的可能是格雷厄姆参议员,他在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初选中面临来自右翼的挑战。格雷厄姆将乌克兰危机溯源至2012年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遇袭事件。

  他说:“普京基本上就是从班加西、叙利亚、埃及——所有奥巴马参与过的事情——得出结论,他是个软弱、优柔寡断的领导人。”

  白宫发起了反击。“共和党今天都说到班加西是克里米亚问题的起因之一了,他们为了批奥巴马总统已经不择手段,”总统的高级顾问法伊弗(Dan Pfeiffer)在Twitter上写道。

  奥巴马本人显然也被这股批评的势头惹到了。他没等别人问就主动表示,说他被普京占了先手是无稽之谈。“我还想说一说某些报道的写法,有人暗示俄罗斯的行动是经过机智的策划的,”奥巴马在周二(4日)说。“我倒觉得这不是一种实力的表现,它更多地是在说明,邻近俄罗斯的国家对这类干预有着深切的担忧和怀疑。”

  这套反奥巴马的说辞已经酝酿多年。批评人士指出,他重新审定欧洲导弹防御计划,将太多精力用在和莫斯科修复关系上,这都是在向俄罗斯服软。

  在白宫官员看来,面对这么一位曾经将驻阿富汗兵力增至三倍、加大在巴基斯坦、也门等地的无人机打击力度、下令发动袭击杀死拉登的总统,说他软弱并不恰当。奥巴马的捍卫者指出,当初小布什当总统的时候,普京照样毫无顾忌地与格鲁吉亚开战了。

  小布什在这场骂战中也未能幸免。一些自由派人士说他当初入侵伊拉克,导致美国在指责俄罗斯“入侵”他国时语气硬不起来。

  玛多(Rachel Maddow)在她的MSNBC节目里说,“我们从持续将近10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抽身也就是几年前的事,那场战争当然也是用捏造出来的借口发动的。所以在领导愤怒的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做出反应时,美国政府有些尴尬。”

  有些共和党人担心他们的做法有些过头了。前参议院助手阿尔约特(John Ullyot)认为,奥巴马的软弱促使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这样的说法是“不够诚实”。阿尔约特说,“普京有他自己的行事方式,他会去做自己认为有必要的事,不管在白宫里的是谁。”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