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专家看乌克兰危机发展:外部干预是主因

2014年03月13日 15: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接下来向何处去引人关注。那么,这场危机从何而来?在乌克兰政权更迭中西方国家起了什么作用?“颜色革命”在乌克兰算成功了吗?我们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危机发展到如此程度

  外部干预是重要原因

  问:乌克兰危机从何而来?在乌政权更迭中西方国家起了什么作用?

  答:此次乌克兰危机并非单一矛盾所致,而是乌克兰国内矛盾爆发和周边地缘政治形势复合影响的结果。

  就国内而言,苏联解体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近25年来,乌克兰政治上始终未能完成稳定的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就连一个基本的权力架构也难以确立,总统-议会制和议会-总统制多次反复;经济上乌克兰始终难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路径,使得乌克兰从原来苏联内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变成远远落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欧洲最穷国家之一;对外关系上乌克兰始终采取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游离政策以试图获取最大利益的机会主义态度,使得乌克兰每次国内政治动荡都成为外部势力干预角逐的机会,从而放大了国内矛盾的激烈程度。

  但就此次乌克兰危机的直接起因而言,并非目前的基辅政权和亚努科维奇政权在政治立场治国纲领上有本质区别导致的,两者的区别很难在传统的政治光谱中获得区分,很大程度上是两者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导致的。

  毋庸置疑的是此次乌克兰危机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外部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中,西方国家的干预是导致最初的街头示威失控走向暴力冲突的直接诱因。起先基辅街头的示威只是因为反对亚努科维奇由于与欧盟的条件谈不拢暂时中止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政策,一直处于可控范围。由于乌克兰所处的特殊地缘政治位置,西方国家热衷于使乌克兰脱俄入欧,直接支持基辅的反对派把示威导向了夺权。美国和欧盟的高级领导人或是前往基辅广场上鼓励反对派行动,或是在本国会见反对派领导人面授机宜,并且为长期示威提供各种支持,同时对亚努科维奇政权的任何强硬措施予以指责,从而使得局势失控走向街头暴力。

  2

  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

  结局不尽如欧美所愿

  问:近年来,世界多地爆发了颜色革命,最后的结局是否如西方特别是美国所愿?

  答:所谓颜色革命狭义上特指在前苏联集团范围内爆发的旨在推翻苏联解体后建立起来的由前苏联时期权力人物领导的政权,建立摆脱传统的俄罗斯影响、基于西方价值观的、更加亲西方的政权的所谓革命。它多半会采用街头运动的方式,并且一般会采用某种植物颜色作为反对派的标志,比如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等。广义上,美欧国家支持的旨在推翻本国传统政权,以西方价值观为号召建立更亲欧美政权的权力更替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颜色革命范畴。比如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等。

  判断所谓“颜色革命”的结局到底是不是符合美欧国家的初衷,首先要明确其标准,即美欧国家推动此类颜色革命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如果“颜色革命”初衷是其表面理由所指向的,建立更民主、更有效的政治制度;推动经济社会的高效率发展;反对专制和腐败等,那么很难说“颜色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几乎所有爆发“颜色革命”的国家政治上并没有出现根本变化而变得更民主更有效,大多是出现了更多的不平衡甚至出现新的对立乃至国家碎片化的现象,经济上发展状况普遍没有出现好转趋势甚至还不如“颜色革命”之前,腐败现象也没有改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美欧推动“颜色革命”另有目的,比如通过政权更替达到地缘政治、战略安全方面的需求等,也许某些革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在俄罗斯周边建立疏远俄罗斯亲西方的政权、比如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消除长期以来对西方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政权比如利比亚埃及等。当然还有一些地区的“颜色革命”正在推动中,尚未成功,要达到预定目标,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从长远而言,那些已经“革命”“成功”的地区,如果其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始终得不到真正的稳定和改善,即便只是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领域,恐怕也不会真正符合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自身利益,最终也会出现出乎预料的变局,此次乌克兰危机即是其中之一。

  3

  干预范式遇更多阻力

  美国号召力大大降低

  问:从乌克兰危机的发展看,美国对不满意的政权动辄发动街头革命,乃至直接军事干预进行政权更迭的规则会不会出现一个拐点?

  答:美国以前的规范,以民主自由套住有关国家行动能力,以制裁禁运乃至直接军事威胁和行动,但现在都受到质疑,威信和软实力大大削弱,作为行为规范难以为继。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不但其综合实力首屈一指,而且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因为苏联的解体几乎占据了世界主导地位,这两者成为美国在冷战后推行其外交政策和实现其战略利益的两大支柱。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认为其有权利在某些地区推动符合自己利益的地缘政治变化,同时也认为自己有义务在某些地区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

  冷战后,美国推动某些地区的“颜色革命”的基本模式就是一旦意识到由于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需要在某个国家发动“革命”,就启动一系列程序,比如,培植亲美反对派势力,利用美国在世界舆论的话语主导权宣传该国执政当局是违反“民主自由”的“专制独裁”,是腐败集团,一旦该国因为某些因素发生街头示威,就在政治和财政上支持反对派逐渐把示威引向要求政权更替的“革命”,同时对执政当局用国家机器维护秩序的行为标上“镇压”标记,警告不得使用武装力量解决国内问题以约束其行动能力,或者是单方面渲染当局的暴力行为。由于美国的价值观导向和舆论话语权,使得该国当局只能不断自我辩解,自困手脚,几无任何主动权。如果形势需要,美国则组织起各种制裁禁运等压力措施,必要时美国及其盟国直接发动军事干预,完成政权更替。迄今为止,这几乎已经是一种驾轻就熟的范式。

  相当一段时间“颜色革命”几乎屡试不爽,然而最近这个范式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以往的“革命”成果未能体现,已经“革命”成功的国家并没有出现当初民众满怀热情投入时所希望的前景,其国家治理和发展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不进则退,一些国家还陷入了不断的动荡之中。“革命”对其他地区的号召力和示范效应已经大大减低。

  其次是随着骨牌的不断翻倒,“颜色革命”已经越来越进入类似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的核心区域,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在不断下降,而地缘政治竞争因素不断凸显,逐渐出现了“革命”本身在道义上不占什么优势,容易遭到强烈反弹的趋势。

  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一些地区的“颜色革命”不再顺利,仅仅以单一的美国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难以让“革命”一蹴而就,比如最近的叙利亚、伊朗等,而乌克兰则是集中表现。

  当然,美国作为世界霸权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其“领导者”地位和维护这种地位需要的战略利益,包括实现这种利益的各种方式。但是乌克兰危机表明,再简单地运用原来的“革命”范式,无论是其话语权还是行为方式都不再拥有绝对的道义优势了,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阻力。

  4

  软硬实力皆出现问题

  美国掌控能力在下降

  问:乌克兰危机迟迟没有平息是否意味着美国掌控世界的能力在下降?

  答: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遭到俄罗斯的强力反制,而且现在看来美国也缺乏有效的“再反击”措施,已经成功的“颜色革命”遭到强烈反弹并且最终可能妥协,这还是第一次。

  这次危机表明冷战后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利器效用已经出现了下降。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一再使用主权、领土完整等以往一直被美式价值观攻击的对象来批评俄罗斯的行为,而俄罗斯则利用美国以前的价值观理论为自己的战略利益辩护,并时常对美国双重标准的行为反唇相讥,使得美国在与俄罗斯的外交口舌战中显得前后不一,难以自圆其说。从长远来看,价值观优势和道义话语权的逐步下降对于美国掌控世界能力的削弱是最为紧要的。

  这次危机还表明美国的硬实力也出现了一点问题,并不是万能的。现在美国还没有完全走出2008年开始的经济和金融危机,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新兴国家的不断崛起,美国的经济相对实力继续下降是必然的,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以及欧洲无力短期内解决基辅政权需要的经济援助问题对未来乌克兰危机的走向恐怕有很大影响。在军事能力方面,冷战后美国几次军事成功面对的大都是一些没有任何外援、军事力量有限的中小国家,美国还往往能够组织起军事盟国集团共同行动。而目前美国越来越需要直面一些中等国家甚至像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大国,动用军事力量直接干预的效果如何和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将使得美国不得不谨慎从事。一般而言,“颜色革命”对象国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与美国一些盟国的核心利益关系更远,付出大量代价大规模军事卷入非本国核心利益事务很难得到国民和盟国的同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显露出这些迹象。

  软硬实力的号召力和控制力都出现下降的趋势,自然会影响美国掌控世界的能力,其实这也并不是美国自身的问题,而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正在崛起,世界力量格局在迅速变化,世界人民需要一个共同协商的多极化世界,由一个强国来掌控世界并不是各国所需要的。(上海俄罗斯中亚东欧学会理事 张耀)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