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看两会:中国实现目标的能力很强
维也纳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克礼教授是“中国通”,长期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他非常关心中国两会。
顾克礼说,读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研究人员,他关注的是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国在推动“政府创新”,不断要求各级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突出“服务性政府”建设。这个课题,普通欧洲人也许不感兴趣,但他关心。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而“稳定”则要靠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乡等基层政权。其工作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居住、教育、治安、环境、公交、食品安全、供电、供水等等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好了,居民满意,社会就安宁。
作为中国发展的观察员,他关心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他说,中国需要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可中国银行业已累积了一些不良贷款,包括地方政府债务,还有影子银行的问题。按理,政府应压缩贷款规模,但目前又不能这样做。中国在这一背景下加大金融开放,允许民间资本介入,很有意思,值得继续观察。
环境治理,尤其是空气治理,是中国关注度很高的一个话题。他说,此问题已引起中国民众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德国鲁尔区的空气污染曾非常严重,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治理。基本经验有两条:一是通过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的企业处罚很严,结果是一些污染设备到了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问题是环保执法不严,处罚太轻。还有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增长,袒护污染企业的现象。二是各级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从贷款、税收、土地使用等不同方面,扶持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努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区的变化表明,环境是可以治理的。应该说目前治理空气污染的条件更好,许多技术已经成熟。中国大城市的雾霾治理,先要分析污染源,再提出治理目标和行动计划,一个一个去治理。他相信,中国只要拿出反腐力度来治理空气污染,人们就会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改善。政府工作报告将环境列为优先目标是个好兆头,关键是要有决心。
他说,中国富有创新潜力,政府要为企业创新提供条件。目前中国的科研开支约占GDP的2%,但只有少数大企业能从中获益,大多数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小、创新能力很弱,只能生产一些“山寨版”。据来自德国的顾克礼介绍,德国鼓励企业创新,重点是中等规模的企业,从资金扶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力素质、接受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入手,让企业感受到市场压力。对低端、廉价商品市场,国家可以通过ISO标准来提高市场准入,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同时,要加强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不少中小企业担心,自己创新、开发的产品刚上市,甚至还没上市就被仿制,导致研发投入血本无归。这种现象会严重挫伤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创新是个极具偶然性的东西,来自人们的大脑。政府只能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不可能靠发文件创新。
城镇化当然是不能回避的话题。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很快,城镇居民人口已近60%。与之相应的是农村耕地规模扩大,适合机械化耕作。政府如何适应这一变化?另一方面,人们关心城镇化的标准是什么,除了道路、供电、供水、住房、教育、就业、休闲等基本生存条件,还应包括什么?刚离开农村进城的人有什么特殊要求,当地政府无法满足时怎么办?如何调控城市化进程,提高各级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执政水平,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顾克礼教授说,中国式体制的优势是实现目标的能力很强。只要提出具体目标,就能实现。他相信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