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观察:是谁把克里米亚推向了俄罗斯?

2014年03月18日 2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据外电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18日在国家议会就克里米亚公投发表讲话。他说,克里米亚过去以及现在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部分。他说,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有很强的历史与文化联系。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16日就地位问题举行了全民公投。根据100%选票的结果表明,96.77%参加投票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投票率为83.1%。 克里米亚议会17日宣布从乌克兰“独立”,申请加入俄罗斯。17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为主权独立国家。  


 

    当地时间2014年3月17日,乌克兰Strilkove,乌克兰士兵在靠近克里米亚地区的边界检查站附近执勤,士兵在附近挖掘战壕。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是谁把克里米亚推向了俄罗斯?

  作者 文龙杰 李亚南

  克里姆林宫3月18日证实,俄总统普京当天批准一项俄罗斯与克里米亚有关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联邦并组建新的俄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并正式通知俄议会上、下两院。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决。结果显示,96.77%选民赞成加入俄罗斯,赞成加入乌克兰的仅占2.51%,另有0.72%的废票。克里米亚议会随即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申请加入俄罗斯联邦。美国、欧盟随后声明克里米亚公投非法,不予承认,并对俄实施制裁。

  无论是乌克兰现当局,还是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大概都已预料到了这一结果。实际上,关于克里米亚为何会离乌入俄的疑问并非今日才有。

  人们多提到的是:历史上,克里米亚曾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文化认同上,说俄语的人在该地区占绝大多数,大部分民众——即便不是俄罗斯族——都认为自己是俄罗斯克里米亚的人;经济上,与基辅相比,该地区更加依赖俄罗斯;此外,俄罗斯还在该地区驻有军队,具有左右该地区局势的实力手段。

  但这似乎只是克里米亚人民选择俄罗斯的必要条件。人们也在思考,引发这一切的直接原因何在。

  专家表示,乌克兰危机发展到今天,外部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中,西方国家的干预是导致最初的街头示威走向暴力冲突的直接诱因。西方国家热衷于使乌克兰脱俄入欧,直接支持基辅的反对派把示威导向了夺权。西方的高级领导人或是前往基辅独立广场上为反对派打气,或在本国会见反对派领导人面授机宜,并提供各种支持,同时极力打压亚努科维奇政权,从而使得局势失控走向街头暴力。

  此外,西方推崇的“颜色革命”实际上却导致出现了更多的不平衡甚至新的对立乃至国家碎片化现象。

  2013年末乌克兰危机初始,街头示威游行的民众正是反对总统的亲俄政策。要注意到,广场反对派中的绝大多数,是被“反俄”这一极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旗帜,调动和聚集起来的。尽管亚努科维奇的确存在许多为人所诟病之处,但克里米亚的大部分民众并未参与到游行行列中。

  2014年2月,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拉达主席团向亚努科维奇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将反对派的行动视为“暴动”和“内战的开始”。因为“宁静的克里米亚被又一次来自基辅地区的武装暴动所扰乱”。

  事实上,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反对派,同与俄罗斯联系紧密、绝大多数说俄语的克里米亚民众,形成了某种对立。

  事态的激化发生在2月23日,在亚努科维奇“被逼出走”后,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废除了规定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相关法律。乌克兰一家网站上写道,“乌克兰人只说乌克兰语,只有说乌克兰语的是乌克兰人”,便是对这一决定的生动注脚。

  俄罗斯评论家格里高利·亚夫林斯基对此评价道,“这是反对派民族主义政策的极端化”。取消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不仅会使说俄语的民众在教育、就业、晋升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遇到不便和麻烦,更意味着说俄语民众在乌克兰的地位遭到了某种否定,因为,“只有说乌克兰语的是乌克兰人”。

  反对派没有遵守2月21日与乌克兰政府签署的解决危机的协议,仍通过非法的暴力手段夺取权力。这使克里米亚人担心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反对派会对自己这些说俄语的人不利。当克里米亚的民众走上街头时,不得不承认,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对派的极端民族主义政策把克里米亚民众推向了俄罗斯,也是引发此后克里米亚一系列事态的直接诱因之一。

  发生在乌克兰土地上的这场危机具有一个显著特点:政治诉求裹挟极端民族主义。在像乌克兰这样的转型国家中,民族主义是政客手中的一把利剑。今天克里米亚的情形或许使那些善于利用或试图利用民族主义的政治人物意识到,这柄剑是双刃的,既可伤人也易自伤。(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