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谣言层出 媒体陷谣言“漩涡”
马航失联事件引发的谣言,呈现出“漩涡”型复式传播特点。根据著名的谣言公式,谣言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也就是说越重要且越模糊的事件越容易产生谣言。
马来西亚航班MH370于3月8日失去联系,全世界为之揪心。10余天来,此事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伴随而来的,还有层出迭起的各种传言、谣言和流言:有说奇迹生还,有传客机坠落,还有指恐怖袭击……1小时前得到的信息短短1小时后就被证伪。造谣辟谣,再造谣再辟谣,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也成为谣言滋长的温床。梳理背后的传播路径,对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对社会公众,如何携手构建良性发展的媒介生态系统,是一个现实而急迫的课题。
造谣、传谣、再辟谣成常态
所谓“动态滚动”的信息助长了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传播行为
航班失联信息公布当天,网络上便呈现出“谣言满天飞”的舆论状态。
“‘降落!!!!!’马航总经理现场讲话,航班已证实在越南南宁(音)地区降落。”14时28分,《成都晚报》媒体微博连用数个感叹号夺人眼球。但随后,中国南宁机场表示未收到任何备降信息。该媒体微博不仅把中国南宁(Nanning)与越南的Nanming混淆,而且完全不符实情。
“飞机坠毁”的谣言也是接二连三。“据CNN报道,马航MH370航班已确定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北100公里境内坠落。” 《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微博发布消息,而CNN官网上并未发现有相同报道,谣言不攻自破。
未经核实的社交网站消息频频成为传统媒体信源。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小马哥爱747关于“飞机已经找到”的微博、天涯网友杜撰的“失联航班被菲律宾海事船发现”的消息都被各大媒体广泛转发。追求信息的真实,似乎未能抵过速度的诱惑。
事发第二天,谣言势力虽有所减弱,但关于“遭受恐怖袭击”“乘客获救”“假护照谜团”等谣言仍然活跃在微博、微信等平台,此起彼伏。
目前,关于MH370的网络谣言有所收敛,但仍未绝迹。造谣、传谣、再辟谣成了这几天来网络舆论的常态。这些传闻不仅没有为救援人员以及公众提供任何有效帮助,反而混淆视听,不断撩拨围观者的心绪与神经。对本来就焦灼难耐的乘客家属而言, 忍受各种传闻的煎熬无疑是更大的心理伤害。媒体和媒体人的公信力在不停的“证伪”过程中也一再被质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戴佳认为,一些所谓“动态滚动”的信息看起来是在给焦虑的公众提供一些方向和看法,但从结果来看都是徒增烦恼,助长了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传播行为。
“漩涡”型复式传播的背后
传统媒体要与自媒体“抢时间”,但更要珍惜自身话语权
马航失联引发的谣言危机,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不断发酵升温。
“根据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谣言公式,谣言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也就是说越重要且越模糊的事件越容易产生谣言。”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主任周荣庭教授认为,马航事件中谣言满天飞的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飞机事件历来是社会关注热点,在媒介议程设置的作用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马航消息公布不及时且信息含混,包括在飞机失联后5小时才公布信息、后续官方信息自相矛盾等。
马航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为何一些传统媒体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瞬时更新对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个别急于抢拼新闻的传统媒体在没真实信息源的情况下,与自媒体“抢时间”,对自身话语权负责和珍惜打了折扣。
“当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和融合是多层面、深层次、全方位的。从BBS、新闻组、聊天室到博客、微博、微信,谣言传播以链状、树状、放射状的样式传播。而像马航这样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谣言,则呈现出‘漩涡’型复式传播特点。”周荣庭认为,各媒介间通过复制、粘贴、超链、转载、分享等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庞大分散的社会网络空间,为谣言的自由交叉传播创造了条件,借助公众对于事件的大量关注,就可能积蓄能量形成井喷。
相比之前发生的昆明暴恐袭击事件,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姜红认为,同样是重大事件,且事实本身一开始也是碎片化呈现,也有谣言出现,但由于主流媒体迅速公布昆明事件真相,谣言传播链条很快被斩断。“反观马航失联事件,由于涉及国家较多,马方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发布滞后、透明度缺失,为谣言滋生提供了巨大空间。”
取长补短促良性发展
传统媒体应将“求证”置于“求快”之上,公众也应提高舆论素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谣言拉锯战中,面对真相的真空,有的传言是出于善意想象,有的是出于急切期待,但其中不乏利用热点事件哗众取宠、添油加醋甚至恶意杜撰谣言的现象。
“在模糊或危急情境中,权威信息源失语使谣言有机可乘。客观上的不确定性和主观上的焦虑质疑,成为公众主动接触谣言的动力。”周荣庭强调,重大突发事件对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说都是考验。两者应在合作竞争中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构建良性发展的媒介生态系统。
姜红认为,“在这场信息舆论战中,尽管时效性极强,主流媒体也应当坚守自己的专业求证。事实上,能够与自媒体抗衡的利器是主流媒体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体现在对事实的求证和谣言的证伪,也体现在舆论引导的专业。”
传统媒体进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后,仍掌握很大的话语权,但其权威性和公信力要经受更大考验,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
戴佳认为,传统媒体首先要发挥其在新闻把关人方面的优势。“把信息进行筛选、校准、把关,最后给出最准确的信息,将‘求证’置于‘求快’之上。同时,传统媒体应重视独特信源的掌握和发布,尤其是权威主流媒体往往有资源、有能力挖掘整合信息,提供自媒体所淘不到的东西。”
如何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周荣庭认为公众的舆论素养需要提高,不仅要提升对信息的搜集、组织、传播和使用的能力,也要加强对媒介的使用、评价以及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力。
身处信息源与信息通道多样化的时代,姜红分析:“很多谣言会在第一时间被其他信息源的相互印证所击碎,在信息海洋中,信息传播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对一些‘杂质’消音。公众经历了一次次谣言与真相的洗礼,相信其媒介素养也会有所提高。”(叶琦 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