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亚洲行美方“基本满意” 专家称有得有失
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了备受瞩目的亚洲四国之行,各方毁誉参半。从美方来看,除了美日TPP谈判止步不前、未能实现突破外,此次亚洲之行大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奥巴马此行,一定程度上是一次亡羊补牢之行。去年,由于美两党政争导致预算案无法通过,以致政府停摆,奥巴马无奈之下不得不缺席在东南亚举行的APEC会议及早已计划好的对亚洲数国的访问。美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施政能力因而饱受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的亚洲之行是一次从去年推迟下来的访问,是一次弥补之旅,原先列入日程的是日本、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国,后来加上了韩国。中国则是奥巴马虽未到访而又无处不在的“第五个”国家。
同盟关系现实中更复杂
总体而言,此访是美国亚太再平衡举措的一个继续。再平衡的支柱之一是在安全上拉紧美国与一些亚洲国家的双边同盟关系。此次的四国中,有三个是美在亚洲的盟国。近年来,东亚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一些纷争,为美国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抓手。为了满足重要盟国日本的要求,显示这一同盟关系的可信度和美国的安全承诺,奥巴马明确表态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过去,美政府官员不止一次作如此表态或声明,其中包括国务卿和国防部长。而此番第一次由总统口中说出,分量自然又加重了,对日本来说自然是“得分”,中国理所当然地对此表示了坚决反对。本来,钓鱼岛之争已在降温,而这一来又起新的波澜。强化同盟关系,常被人称为“冷战思维”的表现。问题是,除了制度惯性外,它为什么能继续存在呢?恐怕是因为双方各有所需,也能从中各取所需。于是,这种同盟关系便得到保持,甚至还能有所发展。
现实中的情形往往更为复杂。美菲签订《加强防务合作协定》,是近年美菲关系发展演变新的一步,不能不说跟南海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南海问题上,各方关系越紧张,有关国家就越有“理由”引域外大国进来而加强自身力量,从而使形势更为错综复杂。这也跟菲律宾国内政治发展有关。1990年代,中、菲、越三国有关部门曾联合进行南海有关海域油气开发的前期勘测工作,谈论了多年的“共同开发”终于有了一个开头。但很遗憾,这时菲律宾国内政局发生变化,对中国疑虑更深的政治力量上台执政,影响到了三国的合作勘测,一个开局良好的合作勘测最终不了了之,十分可惜。
TPP谈判艰难出乎美意料
在经济方面,奥巴马亚洲之行的重要目标是推动TPP谈判取得实质进展,从而力争早日达成协议。此行访问的四国中,有两个国家(日本和马来西亚)是TPP谈判方,而韩国也已明确表示了兴趣。其中,与日谈判是主要问题,因为TPP谈判在日本这儿“卡壳”了。在五种农产品(大米、小麦、乳制品、糖和牛羊肉)开放市场的问题上,日本在国内政治上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借总统高访之机推进美日磋商就成为了题中应有之义。奥巴马到达日本前,双方就已在谈判代表和部长级两个层次上反复商讨,力求缩小分歧达成交易,为总统的到访送上一份大礼。然而,直到奥巴马离日,美日谈判依然功败垂成。这一“城”,美国没能攻下来,整个TPP谈判的未来变得不太明朗。在美国国内,总统无法从国会那里得到对外贸易谈判的“快速审批权”,也无助于其他谈判方对TPP的信心。这样,推进TPP的艰难,成为对相关方的一大挑战。按目前的日程,当5月间12国的代表再次聚首时,面临的恐怕是向何处去而不是结束谈判的问题了。
中国面对挑战应更从容
至于说奥巴马没来中国,实不足为奇。因为在奥巴马的日程安排上,已有11月出席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这一中国之行。美国总统一年中两访亚洲,可说已近极限。对中国来说,既要看到形势发展存在挑战的一面,又要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处之泰然,从容以对。奥巴马关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表态,使中国很不满意。另外,在名称上,美国一向只称呼“尖阁诸岛”而非“钓鱼岛”,也没有二者并用,本身就表明了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失衡。但同时也要看到,美方的表述没有超过、而是重申此前美方已经讲过的话,并要求日本和平解决,勿要升级。无论如何,天塌不下来,中国大可不必着急。
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通过巡航执法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中日两国共管诸岛的局面,从而打破了日本所谓“中日之间不存在领土争议”一说,现在全世界都已看到了这一争议的存在。最近,中日之间有一些良性互动,东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来华,这说明,双方都有缓和关系的愿望。在南海,解决问题很难,甚至降温都不易,但总体局面是可控的。毕竟“和为贵”,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争议问题上,凡是持久的解决办法都是经由和平谈判达成的。这是一个有关各方应该坚持的方向。解决问题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我们应按照周边工作会议确定的基调,把“亲、诚、惠、容”四字方针落实好,落到实处。如是,一个和平、安定、建设性的周边局面终究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