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巴马亚洲行安抚意味浓 TPP没谈拢空手而归

2014年05月02日 09:59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原题:奥巴马亚洲行:腹中满 手中空

  4月23日至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四个国家。作为18年来首位以国宾身份访日的美国总统、访韩次数最多的美国总统、1966年以来第一位访问马来西亚的现任美国总统、2003年以来首次访问菲律宾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仅受到了四国的热情接待,也被四国寄予厚望。为了不令“主人”失望,奥巴马该说的说,该做的做,但却没有换来“主人”的投桃报李。当他结束行程返回美国时,发现热闹是有的,想要的回报却没有。

  舌尖之旅

  日本是奥巴马此行的第一站,也是最迫切盼望奥巴马到来的国家。为了让奥巴马感受到日本的热情,日本无论在规格上还是内容上都做了精心准备。要想请人办事,吃好喝好自然是第一步,而日本用来满足奥巴马口腹之欲的,就是寿司和冰激凌。

  4月23日晚奥巴马刚刚抵达东京,就被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邀请去吃寿司。这家位于东京银座的寿司店名叫“数寄屋桥次郎”,由现年88岁的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于1965年创立,据称自2008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了世界美食及旅游指南米其林指南(The Michelin Guide)三星,在美国名气很大。安倍的殷勤款待让奥巴马很满意,奥巴马亲切地称安倍为“晋三”,并称这是他一生中吃过的最好吃的寿司。

  第二天晚上,日本天皇夫妇又在皇宫宴请奥巴马。晚宴上有一道特别为奥巴马准备的甜点——形似日本富士山的抹茶味冰激凌。这令奥巴马想起了他的童年往事。据报道,奥巴马6岁第一次来到日本时,曾在神奈川县镰仓市品尝到抹茶味冰激凌,后来他于2009年访问日本时,曾回忆称“孩提时代(比起日本的大佛像)抹茶味冰激凌对自己更具吸引力”。这次有求于奥巴马,日本再次使出了冰激凌这一“糖衣炮弹”。

  同样有求于奥巴马的是菲律宾。4月28日晚上,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设国宴款待奥巴马。国宴的菜单上包括了菲律宾著名的海产大龙虾、石斑鱼、海鲜炖锅等,还有菲律宾芒果之乡吉马拉斯省的芒果拼盘和椰子荔枝雪糕。菲律宾是奥巴马亚洲行的最后一站,不知道奥巴马结束这一“舌尖之旅”时,是不舍还是放松?

  慷慨承诺

  饭吃好了,就该谈事儿了。奥巴马明白日本和菲律宾想要什么,所以早就有所准备。在抵达日本之前,奥巴马已经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钓鱼岛在日本施政之下,所以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在4月25日发表的日美联合声明中,奥巴马再次确认了这一点。除此之外,奥巴马还称支持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这是奥巴马首次就上述问题作出明确表态,可以说是送给安倍的一份“大礼”。

  在奥巴马抵达菲律宾之前,美菲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加强防御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军可以在“菲方邀请下”,以“轮换部署”的方式进入菲律宾、使用菲军事基地并在菲兴建军事设施。菲律宾一向希望美国能够介入南海争端,该协议的签署正是阿基诺三世求之不得的。

  但是,日本和菲律宾的美食换来的也仅限于此。奥巴马在满足这两个盟友的愿望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那就是美国在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在日本,奥巴马表示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持立场,并提醒安倍“不应(使局势)继续升级,应采取措施建立互信”。

  4月28日在菲律宾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表示和菲律宾签署《加强防御合作协议》的目标不是对抗或遏制中国。奥巴马说,美国对南海领土争端不持立场,强调解决争端的途径是国际法下的外交,而不是“胁迫和恫吓”,“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国际规则和准则得到遵守”。奥巴马还称,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而美中有“建设性关系”。这意味着,美国不会为了菲律宾损害自己在中国的利益。

  安抚亚洲

  在奥巴马出访之前,有媒体称奥巴马此行是要“安抚”亚洲。从奥巴马在日本和菲律宾的表态来看,他的目的确实仅限于“安抚”,并没有太多的鼓动内容。而在另外两个国家韩国和马来西亚,奥巴马的安抚意味更加突出。

  在奥巴马到来之前,马来西亚和韩国分别发生了两次灾难事件,吸引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关注。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由于波音飞机的缘故,美国作为相关方一直在参与搜索。而在韩国客轮沉没事件中,也有美国救援的身影。所以奥巴马访问这两国时,首先表示的是慰问和支持。

  4月25日和韩国总统朴槿惠会谈前,奥巴马和朴槿惠进行了30秒的默哀,以示对“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遇难者的哀悼。奥巴马还向朴槿惠赠送了沉船事故当天美国白宫升起的国旗。此前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奥巴马曾表示“愿意做一切事情提供援助”。

  奥巴马对韩国的安抚,还体现在批评日本和应对朝核问题上。奥巴马在同朴槿惠会谈时称慰安妇制度严重侵犯人权,日本应正视历史,解决慰安妇问题。在朝核问题上,奥巴马称如果朝鲜再次犯下核试验的错误,将会更加孤立。他呼吁韩美日团结应对朝鲜核威胁,为此,韩美双方重新探讨了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问题。

  但是,奥巴马对韩国的安抚也是适可而止。虽然他对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态度提出了批评,但也表示希望韩日不仅面向过去,更面向未来。在韩日争议岛屿(韩称独岛,日称竹岛)问题上,奥巴马最终也没有明确阐述立场。

  4月26日访问马来西亚时,奥巴马对马政府关于马航客机失联的处理表示了称赞。奥巴马表示,马来西亚一直“非常主动地向我们提供他们掌握的信息”。而马来西亚也表示,希望得到美国的援助,尽快揭开失联航班的真相。有消息称,美国为了帮助马来西亚寻找失联客机的下落,已经花费了几百万美元。

  TPP谈判

  安抚的工作可以很容易做到位,但奥巴马真正在乎的,还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作为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TPP谈判能否取得进展,决定着该战略是否会沦为单纯的军事行动。奥巴马此行之所以慷慨,就是希望能够换来相关国家在TPP谈判方面的回报,尤其是日本的回报。然而,他失望了。

  据报道,在与安倍共吃寿司宴的当晚,目前只有四成支持率的奥巴马曾戏言“你还有六成支持率”,暗示安倍多做让步。但最终由于在大米、牛肉、家禽和汽车等焦点问题上僵持不下,双方没能达成协议,奥巴马不得不空手离开日本。当安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呼奥巴马为“贝拉克”时,奥巴马没有回以“晋三”,而是直称“安倍首相”,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对此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4月25日表示,由于“奥巴马根本没能力统筹国内意见”,所以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TPP谈判根本不可能达成协议。

  马来西亚同样是TPP谈判的参与者之一。在奥巴马到达马来西亚之前,马方就表示会继续参加谈判,但双方不可能达成协议。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4月25日表示,尽管马方相信TPP可能会对该国有利,但是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到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最终,奥巴马在马来西亚也一无所获。

  至于韩国表态愿意加入TPP谈判一事,奥巴马在4月2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现在正和11个TPP伙伴国家进行集中协商,很难接受其他新的国家参加谈判”,他强调“忠实履行韩美FTA(自由贸易区)是韩国参加TPP的最好渠道”。

  空手而归

  在奥巴马结束访问之前,美国媒体就已经将他的出访定义为“失败”。的确,奥巴马送出了很多“礼”,但却没有得到他唯一想要的东西。安倍说奥巴马很像一个“生意人”,但很显然奥巴马做了一次赔本儿的生意。

  奥巴马之所以重视TPP,最主要的是因为TPP关系着美国经济的复苏,而不是与中国争夺主导权。换言之,如何重振美国经济才是奥巴马的执政重点,外交问题只能为此服务。如果TPP谈判取得进展,那么美国出口商品的市场将会扩大,从而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剂”。所以“亚太再平衡”的另一层意义,是要扭转美国经济在亚太地区的颓势。

  自从日本于去年加入TPP谈判以来,美国就对日本寄予厚望。这不仅因为日本市场对美国很重要,还因为日本的态度会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形成示范效应。趁着安倍有求于奥巴马,美国舆论认为奥巴马这次本可以有所斩获,但他最终仍无功而返。

  有美国学者称,奥巴马在给予这些国家承诺的同时,应该想想能从这些国家得到什么。实际上由于经济实力受损,美国在现阶段的战略呈现“收缩”态势,也就是说,奥巴马访问亚洲并不是要支持其盟友扩张,而是希望盟友支持美国复苏。然而,就连日本都对美国不妥协,美国从其他国家得到的利益就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奥巴马践行承诺就有点不现实了。既然这些国家不能成为奥巴马重振美国经济的帮手,美国就不可能为其牺牲利益。相反,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是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对奥巴马来说,真正能够指望的是中国,而不是日本等国。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话来说,你来或者不来,中国就在这里。

  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曾经在亚洲东奔西走,投入了很多心血。克里担任国务卿后,一心投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对亚洲的关注相对较少。然而最近巴以和谈再次失败,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没有实质获益,都给奥巴马形成了压力。此次出行再次失败,奥巴马恐怕需要好好反思一番。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