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乌克兰危机引多方博弈 美国外交不利已陷被动

2014年05月21日 10:14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出的恐慌反映了美国对失去全球领导地位的忧虑”,美国评论家乔姆斯基如是评论乌克兰危机中的美国心态。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政府低估了俄罗斯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甚至没有预判到普京可能做出的强硬反应。当普京采取强硬措施时,美国并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外交政策“捉襟见肘”“缺乏整体战略规划”,正逐步滑向“被动和孤立”。

  “西方越过‘红线’导致俄罗斯反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中亚项目主任马赫琳·拉露艾尔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国事实上并未预料到俄罗斯的强势举动。”面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干预行动, “措手不及”确实反映了华盛顿在危机中仓促应对的状态。对忙于“亚太再平衡”和 “剪不断、理还乱”的中东事务,并一心想着撤出阿富汗的奥巴马政府,对欧政策着实不在议事日程的高位。

  “令人不安”,这是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批评俄罗斯参与乌克兰东部抗议活动所用的词。俄罗斯让美国不安,正如乔姆斯基指出,在美国看来,兼并克里米亚,普京打破了美国及其盟友冷战后所依赖的国际秩序——大国只有在取得国际社会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武力干涉;在未能取得国际社会支持时,大国动武时不得越过角力对手的“红线”。乔姆斯基讽刺道,“此次普京兼并克里米亚以及他在乌克兰的雄心,则越过了美国的‘红线’。”

  与此同时,美国也有反思的声音,《世界政治评论》杂志高级编辑理查德·伟兹撰文称,从根本上说,俄罗斯不满西方对俄罗斯利益和考量的不尊重,北约在没有充分与俄磋商的情况下,频繁东扩伤害了俄罗斯核心利益,是西方国家越过了俄罗斯的“红线”在先,才导致普京的反击。

  “对俄罗斯的制裁更像是宣传工具”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对俄罗斯进行了三轮制裁。至于制裁效果,有媒体援引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政治研究所名誉主任博戈莫洛夫的话称,“到目前为止,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更像是一种宣传工具,对俄罗斯经济危害不大。”

  史蒂芬·布朗克是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俄罗斯问题高级研究员,他对本报记者表示,“美对俄制裁并没有影响到双边贸易量,因为美俄双边贸易量很小,美对俄投资也很有限,目前美国自身也未因为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而受到任何影响。”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俄罗斯项目主任安德鲁·库钦斯对制裁措施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从另一个方面说,俄罗斯是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一, 许多欧洲国家都乐于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

  正如库钦斯所说,美欧在扩大对俄制裁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法国在美国的警告声中,仍然坚持向俄罗斯交付了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欧美需找到制裁俄罗斯的综合方案,避免个别欧盟国家受创。

  随着5月底乌克兰总统选举的临近,美国及其盟友已商拟了对俄罗斯第四轮的制裁方案,威胁从“有限的”“警告性”制裁升级到“全面的”“实质性”制裁。然而,与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升级版制裁”宣传阵势同时到来的,是各界对“经济制裁有多大效果、如何面对俄反制措施”的忧虑声音。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国防与国家安全小组顾问克拉克·默多克称,“从战略层面上,奥巴马没有运用好威慑力量,我们的对手没有害怕,我们的盟友不确定我们会履行承诺。”这正是目前不少人士对美国整体外交思路的质疑。

  “美国的地位正不可避免地下降”

  乌克兰危机中,美国媒体热议的奥巴马与普京的“输赢”,反映出媒体对两国领导力和影响力的解读。伟兹指出,过去几年见证了俄罗斯国际影响力和雄心壮志的显著恢复。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正成为世界秩序中重要且独立的一支力量。

  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在其新著《外交政策始于国内》中所称,21世纪前半叶的终极特点就是“无极化”。“美国在发展并享受绝对优先地位的同时,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地位正不可避免地下降。”

  有分析认为,在美俄两国就乌克兰问题的角力上,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俄罗斯绝对不能容忍乌克兰倒向西方。况且,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任何退缩或无所作为将可能会引发其他独联体国家效仿的“多米诺效应”。而奥巴马政府似乎没有深刻认识到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由此也没有预判到由于触及了俄罗斯心理上设定的“红线”而引发的强硬反击,也就更不可能拿出相应预案来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记者 李博雅)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