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箭在弦上 遭多数民意反对

2014年06月27日 19:2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安倍政府27日提交了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最终版本,如果得到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认可,安倍政府计划于7月1日正式通过该决议。

  这份内阁决议案将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开辟道路。届时,日本战后和平道路和“专守防卫”的安保基本国策将迎来历史性转折。

  最终版本敲定

  根据日本政府对宪法第九条的一贯解释,日本行使自卫权仅限于本国直接遭攻击后作为反击的“个别自卫权”,且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日本遭到紧急不当的武力侵犯、没有其他合适手段可以排除侵犯、武力行使控制在“必要最小限度”。根据这一解释,日本不得行使集体自卫权,否则涉嫌违宪。

  而安倍政府提交的这份内阁决议案推翻了日本历届内阁遵守的“自卫权发动三条件”,出台了新的“武力行使三条件”。

  新的“武力行使三条件”放宽了部分原有规定,除了日本遭到武力侵犯外,还规定,当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到武力攻击、从根本上对日本国民的生命和权利形成明确危险的情况下,允许日本行使“必要最小限度”的武力。

  与此前安倍政府提交执政党讨论的草案相比,最终版本稍有不同,但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

  对于原版本“其他国家遭到武力攻击、可能给日本的安全带来重大危险”的表述,公明党认为过于宽泛,因为“其他国家”、“可能”这些含糊措辞意味着日本政府可以随心所欲根据需要做出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决定。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最终版本中“与日本关系密切”、“形成明确危险”的措辞仍然存在弹性解释的空间。

  日本诸多宪法学者指出,在不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前提下,无论做出怎么样的新解释,都无法从逻辑和法理上解决集体自卫权与宪法第九条宗旨的根本性矛盾,好比“战争”与“和平”无法混为一谈。

  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公明党退让

  今年4月,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公开表示,政府无视国民声音修改宪法解释的单方面做法违反宪法精神。

  安倍政府原本打算在6月22日本届国会闭会前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但是公明党一再表示,对决议案中若干关键的文字表述存有异议,要求继续斟酌修正。

  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日本各界民众因此对公明党寄予厚望,希望公明党对“暴走”的安倍政府起到“刹车”作用。但令这些民众失望的是,在安倍咄咄逼人的攻势前,公明党的立场步步倒退。

  进入6月,山口突然口风一变,表示将争取与自民党达成一致。6月26日晚,山口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首次公开表示,认可“有限度”地行使集体自卫权。

  分析人士指出,在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山口在公明党内属于慎重派。他的妥协表态意味着公明党将与自民党在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同向而行,执政党协议的焦点也转向相关决议案的措辞如何让公明党及其支持者“心安理得”。

  此间观察人士指出,在讨论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公明党从一开始就排除了退出执政联盟的可能性,自己放弃了与安倍讨价还价的最大王牌,只能跟着安倍政府的节奏做出有限的“抵抗”姿态,以缓和本党支持群体的不满。

  27日的《东京新闻》批评说,公明党对安倍的妥协辜负了民众的期望,也损害了公明党建党50年来的“和平政党”招牌。

  多数民意反对

  为了欺骗舆论,打消日本民众和国际社会的不安与警惕,决议案前言声称,日本将坚持“专守防卫”政策,坚持走和平国家道路。但是,日本共同社在解读中指出,解禁集体自卫权就意味着日本可能卷入其他国家的战争,这种表面的文字游戏恐怕无法获得民意理解。

  《朝日新闻》本月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67%的日本民众反对以修改宪法解释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56%民众反对以任何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

  上智大学政治学者中野晃一指出,打着“保护国民”的旗号在海外行使武力,这与当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的做法是一个套路。

  日本有识之士发起的“集体自卫权问题研究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样重大的课题应该让全体国民通过修宪公投的方式做出抉择,而不是任由一届政府为所欲为。

  根据安倍政府设定的日程,在公明党和自民党完成认可决议案的党内手续后,最早将于7月1日召集内阁会议,正式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决议通过后,日本政要将赴海外展开一系列公关和游说活动,试图争取国际社会对日本这一重大政策转换的理解。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