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背景资料:日本靖国神社“御灵祭”

2014年07月13日 1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靖国神社从13日开始举办“御灵祭”,追悼“战死之人”,日本安倍内阁中有5名大臣供奉了祭祀灯笼。“御灵祭”始于1947年,用以祭祀祖先亡魂。靖国神社为祭奠战死者,每年7月13日至16日举行“御灵祭”,一些日本政客和阵亡者遗属则会向靖国神社供奉灯笼。

  “御灵祭”挂灯笼声称告慰“英灵”

  “御灵祭”始于1947年(昭和22年),源于日本的古老节日“盂兰盆节”(类似中国的中元节),用以祭祀祖先亡魂。靖国神社为祭奠战死者,每年7月13日至16日举行“御灵祭”,都会吸引约30万人前来参拜。一些日本政客和阵亡者遗属会向靖国神社供奉灯笼。

  活动期间,靖国神社院内会悬挂有超过3万只的大小灯笼和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每晚在正殿都会举行告慰英灵的祭奠仪式。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供奉活动,包括跳盂兰盆会舞蹈等。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供奉有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牌位。长期以来,日本部分政客、国会议员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自掏腰包,供奉1万日元的灯笼,写有小泉名字的灯笼高高悬挂在庙会上。现任首相安倍晋三2007年第一次担任首相时,也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灯笼。

  2013年的“御灵祭”期间,日本4名内阁大臣,法相谷垣祯一、农相林芳正、复兴相根本匠和行政改革担当相稻田朋美分别在位于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供奉灯笼。

  稻田朋美是著名右翼政治家,曾在安倍第二次执政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她也是日本政界超党派组织“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会”的核心成员。

  稻田朋美事后辩解称,“我认为向为国家献出生命的人表示感谢、敬意以及追悼之意,只要是主权国家都会允许”。安倍也认为向“为国捐躯的士兵祈福、表达崇敬之情是理所应当”。

  频繁拜鬼背信弃义难以取信邻国

  2013年12月26日,在迎来执政一周年之际,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实现了自己表达崇敬之意的“夙愿”。这是他首次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也是自2006年小泉纯一郎以来时隔7年日本现任首相的参拜。此外,对于阁僚的参拜,安倍表示由其“自行判断”。

  在安倍的默许与纵容下,进入2014年,在靖国神社春季大祭期间,安倍内阁总务相新藤义孝等多名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且146名日本议员集体参拜,安倍则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名为“真榊”的祭品。

  安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意孤行,体现出其扭曲的历史观和政治立场,他试图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正面否认及美化侵略历史,彰显其推行右倾化及对东亚邻国强硬政策的决心。此举随即引发日本国内及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

  不仅如此,美欧官方及舆论对安倍政权的疑虑也由此明显增强。奥巴马政府鼓励、支持日本进一步发挥地区安全作用,以便更有力地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在历史问题上,美国朝野包括亲日派在内都一致呼吁日本领导人不要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曾表示,中日邦交恢复的前提,就是承认东京审判中对战争责任者的追究,所以甲级战犯放在靖国神社,首相前往参拜,就违反了共识。村山表示,“需要承担政治责任的那些人,去参拜靖国神社,我是很反对的,特别是首相,他是不应该去参拜的。”

  就靖国神社问题,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表态,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和领导人如何认识和对待过去对亚洲邻国的侵略历史。如果日本领导人将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视为引以“自豪”的“历史和传统”,企图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将永远走不出历史的阴影,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将没有未来。

  韩国政府也通过韩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评论,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献祭品一事谴责称,安倍不顾邻国和国际社会的担忧,向供奉着战犯的靖国神社再度献上祭品,部分日本官员还不断进行参拜,韩国政府对此感到十分愤慨。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