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分析美国弗格森骚乱 称为美种族问题缩影

2014年08月21日 09:1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形成恶性循环的是非裔的犯罪率长期处于高位。低阶层而高犯罪率,很容易强化白人等其他族裔对非裔的固有刻板印象。这种歧视来自历史,却仍深深植根于当今美国社会层次的不平等,是酿成族裔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因素。

  近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市,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没有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遇白人警察枪击身亡。这一惨剧引发了当地大规模抗议活动,而抗议者与警察之间的对抗最终酿成骚乱。事发五天后,正在度假的奥巴马高调承诺透明调查、要求民众克制,但并未有效平息延烧的民怨。随后,面对几近失控的事态,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弗格森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宵禁,并派驻国民警卫队维持秩序。

  族裔间职业固化,加剧了执法失衡

  回顾美国国家成长史,族裔问题始终牵动国家的前途。从南北战争到民权法案再到首位非裔总统奥巴马的历史性当选,种族歧视似乎在现实中获得了长足的改善,但族裔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却仍时常发生。去年7月,佛罗里达州非裔少年特雷翁·马丁遭遇拉美裔协警枪杀,又掀起了种族歧视的轩然大波。而包括布朗枪击事件在内,多数族裔冲突都发生在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和非裔群体之间,如此势如水火的原因值得探究。

  必须承认,非裔群体虽然得到了相对的平等与自由,但仍长期处于美国社会底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仅有45%的非裔拥有自己的房子,低于全美水平67%。而非裔群体的贫困率达到25%,将近全美数字的两倍。非裔的窘况无疑与受教育程度较低,进而只能从事低收入职业密切相关。形成恶性循环的是,非裔的犯罪率长期处于高位。低阶层而高犯罪率,很容易强化白人等其他族裔对非裔的固有刻板印象。这种歧视来自历史,却仍深深植根于当今美国社会层次的不平等,是酿成族裔冲突爆发的深层次因素。

  在如此背景下,作为执法者的警察也难以全然跳脱偏见、忠于法律。他们深知非裔的高犯罪率,因而更多关注这个族群。同时,也有统计指出大概75%以上的美国地方警察是白人。这就意味着,虽然里根口口声声说“国家是色盲”,但维持这个国家安全的白人警察们难免会戴着“有色眼镜”。族裔间的职业固化倾向,加剧了正常法律程序中的失衡,成为族裔冲突的诱发因素。

  弗格森市的“落败”根在“分区规划”

  回到弗格森市,到底为什么会形成弗格森这样极致的对峙状态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政治系的副教授克拉丽莎·海伍德曾提出一个令人心酸的看法:将弗格森与同位于圣路易斯周边的拉杜尔市进行对比。这个距离弗格森不足20分钟车程的小城只有不到9000居民,其中94.1%是白人,非裔只有1%。相应地,拉杜尔的贫困率不到弗格森的十分之一,而人均年收入8.8万美元,达到了弗格森的4倍。更大的差距是,拉杜尔市的沃金斯高中是全州最棒的学校,在全美也能排入前200名。

  弗、拉两地天壤之别根源在美国地方政府层次广泛使用的所谓“分区规划”制度。美国各州政府虽然根据“迪隆原则”高度管辖着各地方政府,但也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治权力”,其中就包括了土地使用中的分区规划权。于是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市镇层次,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公共服务品质,凭借分区规划权强制规定了房屋面积、高度、规模等硬性指标,从而令经济实力不足者望而却步。在非裔较多的密苏里州,不但很早实施了分区规划,而且还在20世纪初推行了所谓的“种族分区”,即禁止有色人种群体迁入含有75%或以上人口的地区。正是如此,弗格森市才成为非裔涌入的目的地,随后迫使一些白人迁出,最终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凋敝与教育落后。与此同时,包括警察在内的弗格森市市政系统很难从本地区教育水平有限的非裔群体中招募雇员,转而由白人甚至是来自周边地区的白人出任。

  恶性循环的弗格森其实是一个美国种族问题的缩影。正如美国首位非裔最高法院大法官瑟古德·马歇尔所言,“三K党(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绝不会灭亡,他们只是不再穿床单了。” (刁大明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