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高官:中国渔船频繁“入侵”钓岛 日政府担忧

2014年09月12日 08:2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今年9月11日是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两周年的日子。10日,4艘中国海警船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宣示主权,日本政府则再度嚣张宣称钓鱼岛“没有主权争议”。11日,中日韩三国副外长级会谈在韩国举行,引发中日关系解冻的猜测。但更多的分析认为,在日本拒绝让步的情况下,日本所期待的中日首脑会谈可能性不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我们要求日方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

  日本NHK电视台称,日本海上保安厅等各界特别加强了对钓鱼岛海域的警备。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会在这样的日子加强活动。“尖阁国有化2年”,《读卖新闻》11日在二版用黑底白字打出这样的突出横标题,刊登长篇文章,强调中国船只“侵入”的常态化。文章称,自从日本政府两年前宣布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国政府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入侵”成为常态,中国“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动作没有停止。日本海上保安厅称,10日上午,4艘中国海警船“入侵日本领海”,去年9月10日也有8艘政府船只“入侵日本领海”。该报引用日本外务省干部的分析称,“中国是特意在这样的日子,以此宣示主权。”

  《读卖新闻》称,数据显示,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出现的频率降低,但被认为是“海上民兵”的中国渔民愈加频繁地出现在钓鱼岛海域,日本政府正在对此加强警戒。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中国公务船“入侵”钓鱼岛的频次为216艘,但之后的一年间仅为101艘。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南海争端骤然升温,中国政府船只都到南海去了。但是,日本政府更担心的是中国渔船在钓鱼岛周边的出现。2012年一年间,海上保安厅发出“退出领海”警告的中国渔船数量为39艘,2013年增至88艘,2014年截至9月10日已剧增至207艘。报道称,中国的“海上民兵”接受解放军指示,被送往争议海域,并获得奖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10日的记者会上称,中国渔船“入侵”钓鱼岛的频次在增加,“形势不容忽视”。他还声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这在历史上、在国际法上毫无疑问,且现在日本有效支配下。”围绕钓鱼岛,“不存在需要解决的主权问题”。

  11日下午,第九次中日韩高官会(副外长级)在韩国首尔举行,中日关系仍是关注焦点。韩联社称,会上讨论了两年未能举行的中日韩首脑峰会及三国外长会谈问题。中日韩首脑峰会由中国总理、韩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参加,是商讨三国合作的最高层级会议。但由于中日之间的外交摩擦,2012年5月第五次会议之后再未举行。韩国政府对举行中日韩峰会和外长会议持积极态度,但有分析认为,由于中日两国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矛盾尖锐,因此今年内举行这两大会议的可能性不大。

  而在日本国内,已经出现要求放弃领土争议、积极恢复日中关系的声音。本月8日,日本《朝日新闻》特别编辑委员星浩在外务省外国记者俱乐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说,安倍已经通过自民党干部人事改动表示出缓和日中关系的意向,这也是日本民意所望。“斩断日中互不信任的锁链”,《每日新闻》11日以此为题发表社论称,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已经两年,日中对立无法化解,周边海域和空中的紧张状况持续。文章称,目前重要的是实现日中首脑会谈,启动避免钓鱼岛海域发生不测事件的“海上联络机制”,同时,两国政府应努力不使两国民众间的相互不信任感加剧。文章称,领土、历史和信任三个因素交织在一起,是日中关系复杂且对立不断的重要原因,若陷入互不信任的连锁反应中,对于两国乃至地区来说都是不幸的,切断这种连锁反应靠的不是实力,而是两国间各种层面的交流和对话。文章认为,最近中国领导人的讲话在批评日本的同时也表现出改善两国关系的意愿,这为日本带来了机遇。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副研究员王珊1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日关系倒退和日本两年前将钓鱼岛“国有化”有很大关系。日本认为,“承认钓鱼岛存在争议”以及“承诺永不参拜靖国神社”是中国给日本限定的首脑会谈的两个条件,但我认为这是中日关系恢复常态的必要条件,是日本应尽的义务。在11月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上,中日首脑会谈能不能举行,取决于日方的诚意。作为东道国,安倍来中国,中国自然会接待,但接待和举行首脑会谈是两个层面的事。能不能抓住中日首脑会谈这个契机,与日本的诚意多少有很大关系。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王 刚 环球时报记者 杜天琦】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