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驳“现状破坏者”论:美国霸权致亚洲动荡
《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鼓吹“现状破坏者”论调。有海外媒体对此批驳道,美国并不是亚洲国家,它无权主导这一地区,它与日本等国的不合理同盟关系正是导致地区动荡的根源;而现在仍存在一些不愿看到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既得利益群体。
中美交流基金会网站9月19日发表美国前国务院官员何思文(StephenM.Harner)的评论文章称,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9月9日在第九届“鲍大可-奥克森伯格中美关系讲座”上谈到35年前中美确立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
90岁的卡特声音洪亮地回忆了1978年在极其秘密条件下与邓小平进行磋商的情况,美国方面参与沟通的仅有总统国家安全顾问ZbigniewBrzezinski、中国问题学者MichaelOksenberg和美国首任驻华大使LeonardWoodcock。
1978年,我当时担任美国驻北京联络处外交官员,与Woodcock大使以及当时担任使团副团长、后来担任驻华大使的芮效俭(J.StapletonRoy)一起共事。然而,当12月15日两国政府同时宣布两国将于1979年1月正式确立外交关系时,我也和其他人一样感到吃惊。
卡特在演讲中解释了他当时特意不让国务院知道磋商情况的原因,他知道那里很多人反对美中关系正常化。这些人是当时现状的强大既得利益者,他们会试图破坏他改变历史的计划。
自从卡特作为美国海军潜艇船员于1949年到访过青岛港之后,他就感到美国已错过了承认新中国的珍贵机会,两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卡特赞赏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并签订《上海联合公报》的举措。1977年,卡特上任后命令Brzezinski启动与中国领导人的沟通,以实现关系正常化。
本月在上海,卡特再次强调了在寻求和平过程中,美中积极主动合作的战略和人文主义逻辑。
然而不幸也令人担忧的是,与1978年卡特指出并成功避开的既得利益者一样,现在仍存在那些不愿看到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既得利益群体,甚至连本应该公正、权威的《华盛顿邮报》亦是其中代表。
9月14日,该报社论版副编辑JacksonDiehl发表题为《中国“蚕食入侵”》的评论文章,就说明了这一点。
Diehl文章标注的发稿地为东京,他站在了日本政府的立场上讲话。安倍政府否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端并借此将中国在这一区域正当的巡逻行为描述为“入侵”或“探测”活动,这些日本官员为其政府的立场辩护。
Diehl的一面之词的主要意思在于,“亚洲仍然是和平的,反映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与其它潜在的全球现状破坏者之间的区别,例如普京。”
类似评论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深深的担忧,因为这反映了美国政府中一种出于主导位置的知识和政策取向,这对中美关系积极变化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阻碍作用不亚于三四十年前。
今天,我们或许会难以相信,当年的卡特总统及其前任尼克松总统竟然需要扭转美国不承认中国主权的情况。如今美国的自私和恶意的无知,所针对的是亚洲的主导力量,或者将要成为主导力量的国家。
我们有必要注意到一个简单的事实:美国并不在亚洲版图之上,美国并非亚洲国家,美国凭借什么权利或逻辑认为它应该主导这一地区?
亚洲有很多世界上古老先进的文明、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最重要的是,中国是除了一个标准之外,依据所有其它客观标准衡量所得出的“主导”力量。
这个例外便是军事力量。在这方面,美国而不是亚洲国家,从二战以来一直保持不容挑战的领先地位和地区霸权,不容抵抗、反抗或势均力敌的情况存在。
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的不自然的、不合理的同盟关系,以及设立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基地,正是导致地区动荡的根源——阻碍亚洲各国形成自然、有机的友好秩序及争端解决机制。
这才是Diehl的《华盛顿邮报》以及与他谈话的日本官员所声称的需要防止中国破坏的“冷战后秩序”和现状。
我们有必要回想中美关系正常化时期的情况。那时候谁是“全球现状的破坏者”?他们是卡特和邓小平。这两位有远见的政治家破坏了当时不利于和平和人民福祉的现状。
如今的现状并没有太多不同。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这一点,并在积极主动地推动变革。历史正在等待美国领导人与他们一起携手努力。(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