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政府首次公开否认河野谈话 分析称企图否定侵略史

2014年10月23日 04:0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日政府首次公开否认“河野谈话”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先否认再狡辩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斥日方否认强征“慰安妇”

  针对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日前发表否认“河野谈话”的言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2日指出,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等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

  外交部:

  反人道罪行铁证如山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1日进行的日本国会问询中,就日本前官房长官河野洋平于1993年围绕慰安妇问题发表的“河野谈话”称,“在没有能够证实其强制性的资料的情况下承认,这有很大问题,日本否认那个发言。政府将为恢复日本的名誉和信任努力申诉”。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2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强征“慰安妇”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亚洲等受害国人民犯下的严重反人道罪行,铁证如山,不容否认。“我们严肃敦促日方不折不扣地信守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的有关表态和承诺。”

  针对此事件,菅义伟22日在记者会上辩称,日本政府继承“河野谈话”的方针并未改变。但他继续对河野洋平承认强征“慰安妇”一说保持质疑。

  安倍政府:

  多次试图否认慰安妇

  日本《每日新闻》21日报道称,这是菅义伟首次公开否认“河野谈话”。安倍政府2012年底上台后一直试图通过修改“河野谈话”否认慰安妇问题。今年2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曾多次表示,将对“河野谈话”进行验证。今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河野谈话”调查报告,招致韩国强烈批评。在美国要求日本恢复和韩国等关系的压力下,安倍曾承诺不修改“河野谈话”。在9月5日,菅义伟又声称,没有“客观资料”能证实日本“强征”过“慰安妇”。

  据日媒报道,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本月16日曾在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要求联合国“慰安妇”问题调查报告撰写人撤除有关日本政府应当承担的相关责任、向受害者谢罪赔偿的内容,但是遭到撰写人的拒绝。

  -分析

  日本企图否定侵略史

  “河野谈话”此后被历届日本政府继承,是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正式立场。而菅义伟否认如此重要的证据,原因是什么呢?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他这一个目的,用他的说法就是要为日本国家恢复名誉,这恰恰是一个否定侵略历史,否定强征慰安妇的存在,不仅不可能给日本国家恢复名义,反而是给日本进一步抹黑,不承认客观历史事实是一种失信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做法。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安倍内阁一直对当年河野洋平有关日本强征慰安妇的谈话耿耿于怀,一直企图否定,并且重新修改这个谈话,最近一段时间尤其突出。他们前不久也向联合国发表相关的报告要求进行修改,但是被驳回了。所以我认为对于日本能不能正确对待历史、正视历史的问题,目前日本政府恐怕有些出轨的言形。

  -名词解释

  向慰安妇道歉的“河野谈话”

  “河野谈话”,是日本政府1993年8月4日由时任内阁官房长官的河野洋平发表的谈话。“河野谈话”承认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很多地方设置了慰安所,在那里有很多慰安妇。慰安所是那时的军事当局要求筹建的,原日本军参与了慰安所设置、管理以及慰安妇的运送。慰安妇的招募,主要是由军方委托进行的,也有经过花言巧语和高压而违反本人意愿的。慰安妇问题给很多女性的名誉和尊严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对于慰安妇经历的痛苦与伤害,日本政府表示由衷道歉。

  政府二号人物“内阁官房长官”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相当于政府秘书长,在内阁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并代表政府“颜面”出任发言人。首相不能行使职务5天以上时,代理首相职位,是日本内阁中首相以下最重要的阁僚位置,不少首相在就任前曾担任过内阁官房长官。内阁官房长官从国会议员中选出,统管内阁官房工作,监督所属职员的工作。通常由首相亲近的人担任。

  综合新华社、央广

【编辑:吉翔】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