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茶道大师:难忘与邓小平阁下的那次“茶话”

2014年11月19日 09: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在中日两国就处理和改善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之际,日本最大茶道流派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千玄室大宗匠再次回到了他开展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第一站——天津。

  11月15日,91岁的千玄室出席了在南开大学举行的第九届“东亚的文化与和平座谈会”。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回忆,30年前,他率领的里千家友好青年之船来到中国,第一站就是天津港。

  在洋溢着茶香的交流活动中,多年倡导“一碗茶中出和平”理念的千玄室对同行们说,看到在座各位的面孔和衣着,他已没法分辨中日韩的区别。希望大家跨越国与国之间的障碍,感受彼此温暖的心灵,让连接大家的纽带更加紧密。

  1978年,千玄室首次踏足中国,受到邓小平的接见。对记者忆起此事,这位九旬长者仍兴奋得手舞足蹈。他说,得知可以见到邓小平阁下,虽然听说只有二三十分钟时间,自己心里仍然十分高兴,还有一些紧张。他更没想到,那次会见后来延长至一个小时。

  从与邓小平握手那一瞬间起,千玄室就感觉到了亲切的气氛。当他为邓小平点茶时,邓小平马上起身;他请邓小平落座,但邓小平表示,“我不能坐着接过您的茶”。

  “我当时心里就想,我面前的这位先生在中国是个身担重任的人,但这样的人反而显得非常平和、非常亲切。”千玄室说。

  他记得,邓小平在喝茶时谈到,茶是和平的。酒可能使人犯错,但是喝茶时不会出现纷争和错乱。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传到了日本,有了茶道文化。谈到茶文化话题时,会见已到原定的结束时间,但邓小平仍然兴致勃勃聊了下去。他们谈到,茶道始于礼、终于礼,今后的中国要学习很多与礼有关的东西。原本只是作为一种饮料的茶,在日本发展成茶道文化,一定要把这种文化重新在中国弘扬起来。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在国家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能够本着静下心来一起喝茶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会更加顺利一些。

  那次会见结束时,邓小平送给千玄室一份中国的龙井茶,还幽默地表示,其实自己也想像千玄室献茶那样,亲自为他泡一杯中国茶,但是自己“还不太会”。

  千玄室告诉记者,就是在那次会见之后,他产生了一种想法:用茶来促进中日交流。他觉得这是自己“在邓小平阁下面前许下的诺言”。他后来曾率领500名日本年轻人乘船访华,同时从日本运来很多可以拆装的茶室,到人民大会堂与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青年代表以茶会友。至今,他已访问中国100多次。

  在第九届“东亚的文化与和平座谈会”上,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王秀云说,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经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落地生根,一碗清茶,蕴含的是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缩影。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推动文化的再认识具有积极意义。要培养青少年之间的友好感情,让他们正确看待邻国和邻国人民,潜移默化地推动国民感情及国家间关系的改善。

  千玄室也对记者强调,一定要让年轻一代学习茶文化。茶文化是中日文化交往的节点,是双方能够互相融入的文化。人民和人民的交流应该有各种方式,但是以茶为中心的交流总是非常平和的。他举例说,我们欣赏戏剧或音乐表演,会发现舞台上下存在距离;而茶道与之不同的是,主人和客人之间没有什么距离,甚至看起来就像一家人。

  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表示,他非常热爱中国,从年轻时代就尊重中国的悠久文化,喜欢《三国志》,欣赏曹操关于赤壁的描述,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说,中国是个非常伟大的国家。日本建立初期,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是向中国学习的,受汉字的影响,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和学问。佛、儒、道家思想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

  “日本发动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幸,我希望这些创伤能够早日被抚平,成为过去。”千玄室说,战争爆发时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当时他就想,将来要读大学,读了大学以后要去中国,“我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情,一直在从事日中民间文化交流工作。”

  千玄室对记者表示,欧洲很多国家成立了欧盟(EU),他曾向很多领导人建议过,希望中日韩三国能够发起成立亚盟(AU)。“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就像一个大哥。我希望中国能够张开怀抱,把韩国、日本拥抱在一起。”关于未来东亚的和平,他表示“希望中国的年轻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

【编辑:丁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