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正回归常态 美应放弃“不可或缺”幻觉
把几本美国总统的传记放在一起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这让美国政府的决策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并能从时间的脉络及总统个人的行事风格管窥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呈现的实力变化。
小布什最近出的书名为《41:我父亲的肖像》,用《纽约时报》网站评论的话说,是第43任总统为第41任总统绘制了一幅事实披露不足、而感情表达有余的挚爱肖像。
小布什在描写老布什时,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带入其中,带有比较的痕迹。在这之前,自小布什上台以来,记者、政客包括家族成员都会对父子两人进行各种比较。
联系克林顿那本起名为《我的生活》的自传,再结合美国实力演变的轨迹,这种比较就有些意思。老布什以其谦逊的举止和柔性外交而闻名,克林顿则深为国际问题所困扰(第二任期),而小布什则以骄傲和直言不讳的强硬做派出名。
这种总统的风格是美国实力的反映。老布什时期,美国的综合实力正处上升期,越战老兵自然深知美国的战略应该在外交和经济上施加具体的影响力。克林顿时期显然不用为经济考虑(有人说,布什因为经济被轰下台来,但其政策效果在克林顿时期呈现)。美国人更多享受优裕的生活,所以生活自然成为传记的主题(克林顿的自传名为《我的生活》)。
小布什时期显然是美国实力的巅峰,在《抉择时刻》那本自传里,他还在固执地为自己的伊拉克政策辩护。在最新的这本《41:我父亲的肖像》中,小布什写道:“我从未问过父亲我该怎么做。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只有总统才能作出的决定。”这很容易理解,在巅峰的时刻,美国总统的霸气有着实力作为底气。
但是把这种实力幻想成为“不可或缺”,用美国外交学会研究员迈卡·曾科的话说,是自我愉悦的神话。
如果说在克林顿时期,“不可或缺的国家”这个概念被不断强化,那么在小布什时期,美国人确实这么认为,他们在这个世界的影响不可或缺。但这只是一种迷思。
奥巴马在西点军校的演讲,还在反复强调这一点,“当台风袭击菲律宾的时候,当尼日利亚女生遭到绑架的时候……全世界都翘首以待美国伸出援助之手。因此,美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国家。上个世纪如此,下个世纪同样如此。”
但显然,这是对以往辉煌的憧憬,豪言中透露出凉意。在达尔富尔、在阿富汗、在伊拉克……美国好像不可或缺,但又好像显得多余,甚至因为其存在而给人以有意搅局之感。
虽然,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在短时间内没有哪个国家会超越它。但布热津斯基,这个美国超级大国战略的参与制订者也丝毫不怀疑,总有一天,美国的地位会被其他国家代替,这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美国应该适应,世界秩序正在回归常态。过去、现在乃至未来,都不存在任何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