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年终特稿:弗格森之乱 美社会深层矛盾“照妖镜”

2014年12月23日 23: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休斯敦12月23日电 题:“弗格森之乱”——美国社会深层矛盾“照妖镜”

  中新社记者 王欢

  2014年,一颗颗射向手无寸铁黑人和荷枪执勤警察的子弹,引爆了整个美国的情感火药桶,示威浪潮、杀警危机、骚乱与骂战如同“照妖镜”,将美国建立在民主平等口号上根深蒂固的种族分歧、司法不公和贫富差距多棱镜般地全景呈现,越来越脆弱的美国社会又一次经历撕扯。

  弗格森的布朗和纽约的加纳,让美国人对2014年的最后几个月如此刻骨铭心。一个是手无寸铁的18岁黑人青年,一个是在街上售卖香烟的黑人小贩,双双在夏日毙命于白人警察之手,且涉案警察均在年底前免于被起诉。

  由来已久的积怨和愤怒犹如火山爆发,瞬间蔓延全美170多个城市,“形成21世纪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抗议怒潮”。数万示威者走上街头,高呼“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摒弃种族主义”的口号,或躺倒在地“拟死示威”,或作出投降动作上演“举手行动”。部分地区的和平示威一度升级,演变成打砸抢烧和袭警的暴力骚乱。

  圣诞节前的周末,警民对峙终于引爆杀警危机。纽约市包括一华裔在内的两名警察遭“行刑式”枪杀,非裔凶徒宣称以美国警察最近接连执法过当、杀害黑人事件为借口寻求报复。一天后,佛罗里达州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官执行任务中又被人枪杀。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艾尔·沙普顿严厉谴责枪手的暴行,称“任何把加纳和布朗之名与暴力或枪杀警察行径联系在一起的行为都应受到谴责,它与对正义的追求背道而驰”。杀警悲剧让美国社会大为错愕,警民关系脆弱,冲突一触即发。

  警察原本是对抗暴力的,但现在却变成了引发美国各地暴力犯罪的导火索。客观上,非裔较高的犯罪率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当警察执法遇到非裔嫌疑人时,极有可能会过度反应。数据统计,美国年轻黑人遭到警察误杀的风险相当于白人的21倍。弗格森案只是翻出了美国执法部门与少数族裔社区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旧账”。

  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约有400人在警民冲突中死亡,1/4涉及白人警察和非裔人士,而其中非裔死者比白人警察要多两倍以上。平均每隔28小时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警察或其他武装执法人员枪下。让美国民众更为担忧的是,由种族引发的街头暴力行为会成为常态。

  长期得不到改善的种族隔离、种族歧视以及种族边缘化状况是美国一大污点,成为分裂社会、引发暴乱的祸根。《华盛顿邮报》断言:种族问题在美国犹如一座活火山,“随时都会爆发”。

  尽管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并成功连任,但他在种族问题上的保守和中立却没有改变黑人的境遇。他亦承认,“这不仅是弗格森而是美国由来已久的问题”,警方与少数族裔之间存在很深的不信任,特别是有色人种社区。

  骚乱过后,没有赢家。在形形色色的抗议活动“外衣”下,凸显的是美国社会对警方公权是否适量的质疑,以及对司法体系是否完备的反思。美国公众看待警察执法,已深陷种族鸿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莫里斯舆情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民调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执法人员对白人和黑人采取双重标准,43%的美国人因布朗和加纳案的陪审团裁决,对美国司法体系的信心下降。

  对于弗格森局面和仇警氛围的失衡,《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蒂姆·罗根直指要害,“贫穷是骚乱的催化剂,贫困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

  美联储调查显示,收入排在美国前3%的家庭拥有54.4%的家庭总财富;同期,收入排在后90%的家庭只拥有24.7%的财富。底层人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美国步入了一个“脆弱的时代”。

  弗格森等案既有种族矛盾,也反映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中下层民众日益窘迫的社会生活环境。在许多美国人看来,有色人种是贫穷的同义词,而贫穷几乎是罪犯的同义词。据统计,枪杀案的受害者近六成来自中低收入阶层。阶级差距拉大造成的阶级偏见、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借由“弗格森之乱”这面“照妖镜”再次现形。

  在经济危机土壤上发酵的种族主义裂痕难弥,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致命弱点。归根结底,美国需要的不是一场激情燃烧的全民对话;而是能够切实缩小差距、淡化分歧、增加互信、遏制痼疾的全民计划。但欲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