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为何“跌跌不休”?分析称欧美“功不可没”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澳大利亚货币澳元并未像南半球的气温那样高涨,相反,澳元“跌跌不休”,接连失守重要关口,屡次刷新五年半以来的低点。
1月5日,澳元对美元汇率跌破0.81美元的关口,虽然此后有所回调,但到1月22日,由于加拿大意外降息,市场预期欧洲央行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澳元承压而再度跌至0.81美元线下;1月23日,欧洲央行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澳元跌破0.80美元关口;1月26日,澳元对美元早盘跌破0.79美元;1月30日,在市场对澳大利亚央行降息预期加大的压力下,澳元失守0.78美元,再度创下五年半来新低,结束了澳元汇率的“黑暗”1月。
目前,澳大利亚经济因铁矿石价格下跌等因素而逐步放缓,使得澳元失去了根本性支撑,澳元汇率已经从2014年开始走软。而2015年1月份澳元震荡加剧,却主要归咎于外部环境波动带来的冲击。
一是欧洲央行刺激措施的作用。在宽松的“靴子”落地前,市场对欧洲央行推出刺激政策的预期不断发酵;而“靴子”落地后,欧元大跌,刷新2011年的低点。欧元的暴跌推高了美元指数,而与美元挂钩的大宗商品价格,如原油、铁矿石等,则持续走软,这给依赖资源的国家造成通货紧缩的风险,不利于经济增长。在此情况下,澳元不断承压,连连下行也就在所难免。
二是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迅猛,2014年第二、三、四季度GDP增幅分别达5%、4.6%和2.6%(初值),同时,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一周,美国首次申请事业救济人数降至26.5万人,创14年来新低。表现抢眼的美国经济带来了强势美元的回归,令澳元在直接受到压制。
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使得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更加泾渭分明。除了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外,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为提振经济而继续实施宽松的政策,仅在1月份,全球金融市场接连迎来加拿大央行降息、欧洲央行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丹麦一周两次降息、新加坡央行降息。
随着这一波宽松浪潮的袭来,加之澳大利亚通胀率创两年半低点,澳国内对澳央行降息的预期不断增强,给澳元下挫增添又一压力源。尤其是2014年第四季度澳大利亚贸易条件进一步下降,更是加大了市场对澳大利亚央行将利率立场向宽松方向调整的预期。彭博近日进行的一项针对35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有11位经济学家预期今年6月30日前,澳央行将加息,而在去年底,支持这一看法的只有6位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普遍预期,无论澳央行降息与否,2015年澳元汇率将不会回到0.80美元以上。除了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外,美银美林首席经济学家索尔•埃斯莱克分析认为,流向采矿业的投资将逐步减少,市场对澳元需求降低,澳元将继续下行,预计2015年底澳元将在0.77美元的水平,2016年底则进一步跌至0.73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