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美印等灾害大国防灾减灾任务更艰巨

2015年03月14日 16: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3月11日,是东日本大地震4周年的纪念日。在当天于日本东京举行的纪念东日本大地震4周年活动上,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负责人瓦尔斯特伦致辞表示,4年前发生的灾难,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对待防灾减灾问题。这有助于即将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达成一项新的、强有力的减少灾害风险协议。第三届联合国世界减灾大会,将于3月14日至18日在日本宫城县仙台市召开。

  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3月11日下午14时46分,出席“东日本大地震4周年追悼仪式”的1200余人,在东京千代田区国立剧场为遇难者默哀1分钟。4年前的这一时刻,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泄漏席卷了日本东部地区,其中福岛、岩手、宫城三县受灾最为严重。4年过后,日本各地仍有约22.9万人过着疏散生活,搜索失踪者线索的工作还在继续。

  灾区的复兴工作仍在继续,但人们普遍认为,与灾区重建相比,地震、海啸和核辐射带来的心理创伤,更加难以愈合。

  今年2月,日本公共电视NHK对东日本大地震三大灾区的公立中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有46%的灾区学生有心理问题。调查指出,目前接受心理治疗的灾区学童有2500人,其中有153人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到不愿见人的程度,更别说让他们去学校上课了。调查还显示,被海啸冲击后的15岁以下灾区少年中,有70%的人性情容易烦躁,有16%还出现暴力倾向。

  《朝日新闻》和福岛媒体3月初公布的一项联合民调也显示,迄今为止,超过七成的福岛人对政府在处理核事故方面的做法表示不满;73%的福岛人仍对核辐射感到不安;对于政府展开的“除污”作业,近半数受访者表示不满意。

  难以度过的信任危机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至今,福岛核电站的污水,一直在不定期地向外泄漏。最近一次是在2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消息称,在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屋顶的部分场所,积聚了含有高活度放射性物质的雨水,这些雨水很可能已经通过排水管道直接流入港湾外的海洋。对此,东电相关负责人致歉称:“本应就福岛县民们关心的问题公布相关资料。失掉了(广大县民的)信赖,正在反省。”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3月2日的政府及执政党联络会议上也致歉称:“给渔业从业者们添麻烦了,将努力重新获得信赖。”在听取了东电和政府的解释后,日本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谴责东电公司说,他们早就知道这一情况,却未采取应对措施,“这是轻视渔民”,“信赖关系已破裂”。

  专业人士称,一所核电站的废炉工作,通常需要花费30至4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漫长期限,也注定让灾区民众要经历长期的心理不安阶段。

  灾区以外的日本民众,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民众,对日本核污染处理的不信任感,短时间内也难以消除。为此,日本政府曾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消除措施,首相安倍晋三声称自己每天都吃福岛产的大米,中央及地方官员纷纷在各种场合带头品尝灾区食品,等等。但宫城县负责人表示,以上这些措施收效甚微。

  反核集会成为常态

  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在日本各地,“反核电集会”成了反核人士的一项例行活动。比如,每个周五,日本市民团体都会在首相官邸和国会周边等地方举行反核电的活动;每年3月11日前后,还会举办大规模的抗议集会。3月8日在东京都内举行的大规模的反核电集会,参加者有2万多人。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一直站在反核活动的前列。3月10日他表示:“必须实现无核电的世界。持续发出这一呼声,或许是我此生力所能及的最后工作。”更早时候的2月17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都内发表演讲时再次表示,日本应该力争实现“零核电”。小泉说:“核电站犹如定时炸弹,并非绝对安全。”

  发生灾害最多的是中国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3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间,全球共有约70万人死于灾害,17亿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损失金额达1.4万亿美元。报告公布了10年间发生灾害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名单,中国以286起居第一位,美国、菲律宾、印度、印尼分列二至五位,日本则以62起排名第九。以灾害损失金额计算,美国、中国、日本名列前三位,其中美国为4430亿美元,中国为2650亿美元,日本为2390亿美元。报告认为,作为受灾大国,中国等国家的防灾减灾任务更加艰巨。(记者 张蕾)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